约21150字。
辽宁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这是一个迟到的故事:20世纪90年代以“下岗”为标志的东北往事,不是由下岗工人一代而是由下岗工人的后代所讲述。这决定着“新东北作家群”的小说大量从“子一代视角”出发,讲述父一代的故事,比如双雪涛的《大师》《无赖》、班宇的《盘锦豹子》《空中道路》以及郑执的《仙症》等。在他们的笔下,作为下岗工人的父亲一代,在其潦倒落魄的表象下面,有不可侵犯的尊严。代表性的作品如班宇《盘锦豹子》的结尾,多年隐忍的父亲被逼到拔刀而起,威风凛凛如一头豹子,“而那一刻,他也已看不清父亲的模样”。一代人的辛酸,凝聚为父亲最后的呐喊:
“孙旭庭昂起头颅,挺着脖子奋力嘶喊,向着尘土与虚无,以及浮在半空中的万事万物,那声音生疏并且凄厉,像信一样,它也能传至很远的地方。”
双雪涛、班宇他们的写作,就像一封晚寄了二十年的信,安慰着步入人生暮年的父辈。他们的小说,在重新理解父辈这批失败者的同时,隐含着对于单向度的新自由主义现代性的批判。新自由主义所塑造的“标准人”,是市场的人格投影,理性、冷漠而精于计算。在“新东北作家群”的笔下,则游荡着太多的“畸人”,他们充满理想却不合时宜,被视为疯子或废人。双雪涛在大陆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我的朋友安德烈》,记录着安德烈这样的中学同学如何拒绝向一个时代投降,直到被送进精神病院的故事;而《冷枪》中的“我”冒着退学的风险也要在宿舍楼里打一架,只因无法忍受有人在电脑游戏中作弊。王德威曾经谈到,“这些人物浮游于社会底层,不管从哪个角度说,他们都是畸零人、失败者、犯罪者、重症病人,或根本就是无赖,然而双雪涛对他们别有一种亲近之感。”
“新东北作家群”的写作是共同体内部的写作。“子一代”视角是一个既在“外部”又在“内部”的视角:因其在“外部”,在多年之后回溯,可以总体性地、历史性地回顾共同体的命运,从而超越个人视角的有限性;因其在“内部”,血缘与阶级上的父子关联,使得“代言”的道德难题迎刃而解,他们天然具有“代言”的合法性,父辈的命运书写最终落在子一代身上。这种间离而同一的文化立场,导致“新东北作家群”有效地创造出一种共同体内部的现实主义写作。
(摘编自黄平《“新东北作家群”的主题与风格》)
材料二:
双雪涛的创作暗合现实主义叙事传统。现实城市坐标经过作家本人的写作选择和叙述方法,被构建为记忆中的东北意象。不论是小说中东北的自然、城市等外在形式,还是人物颓旧又顽强的生存氛围,都以真实为土壤,始终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再现了20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围绕“新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展开论述,二者论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B.双雪涛、班宇等人的小说表达了对父辈的理解,给步入人生暮年的父辈以情感上的慰藉。
C.“新东北作家群”创造出一种共同体内部的现实主义写作,这是由其特定的文化立场决定的。
D.双雪涛注重对记忆中的东北意象进行历史还原,这源于弥漫在作品中的悲伤压抑的氛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共同体内部写作天然具有超越个人视角的有限性和为父辈“代言”的合法性的优势。
B.如果没有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改制的热潮,就不会出现“新东北作家群”群体。
C.老东北工业基地的父辈们公而忘私的精神不再符合改革开放后的工业文明发展需要。
D.《平原上的摩西》中,“父亲”既是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群,也是有精神高度的人群。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提到《盘锦豹子》的结尾,意在说明在班宇等人的笔下,父辈们的尊严不可侵犯。
B.材料一引用王德威的话,是为了证明“新东北作家群”表现了很多的“畸人”形象。
C.材料二先分析了双雪涛构建的东北意象,再阐述其对现实人物的特殊呈现方式。
D.材料二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老东北工业基地的工人形象的底层性和世俗性。
(4)材料一使用“标准人”“畸人”等词语,请简析其含义和作用。
(5)“新东北作家群”是如何塑造笔下的人物的?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Ⅱ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闹元宵
端木蕻良
平郡王的儿子福彭,带着曹霑也来逛花灯。
郡王府派出保镖、家人和小子们,再加上曹府的吴老汉带的家人、小子,共有几十号人,前前后后,明里暗里,围护着福彭和曹霑,哪儿特热闹,就往哪儿去。
吴老汉急得满身大汗,紧跟着福彭、曹霑不舍,但又常让人流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