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130字。
语 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高尔基指出:“文学的第三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情节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不能分为四个等份,发展是重场戏,高潮是次重场戏,开端和结局又次。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节奏,才能有美的价值,这是作家们所共同遵守的创作原则。正如福斯特所说:“美感是小说家无心以求却必须臻及的东西。”结构是大于情节的,叙述性文学的结构包括情节与非情节两个因素,它们一道构成了叙述性文学的节奏,决定着故事的向前发展和发展的速度。我们可以将中国古典小说的情节分为对话型(包括旁白,心理活动)、行动型、抒情型、叙述型,非情节分为静态型(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评论型(有诗为证,有诗赞曰)等。
对话型,即依靠人物间的对话推进情节的发展,一般是依据人物言语节奏的快慢来区分的。比如诸葛亮舌战群儒,虽无刀光剑影,却也有弓张弩发之势。旁白与心理描写,则可说是对话的补充形式。中国古典小说的心理描写受戏曲的旁白影响较深。蒋干盗书,周瑜故作不知,故意旁白数语,用笔简练,既强调了情节的发展,又丰富了人物的性格。而行动型的情节因素往往是把动作行为和言语的描写掺杂在一起。
抒情型的情节因素既不是指景物的描写,也不是指借助万物抒发壮志,而是指作品中抒情气息浓厚的场面穿插。它们是情节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对调节情节、加强人物间的联系、丰富复杂的人物性格,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赤壁之战中的抒情场面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有着独到之处,群英会周瑜醉里舞剑,高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孔明草船借箭,性命系于一旦,却拉着鲁肃谈笑,只顾饮酒取乐。凡此种种,它们把情节拉长了,同时又把情节丰富了;既使情节舒缓了,同时又使情节更有韵味了。
叙述型的情节因素是情节发展的最基本模式,也是赤壁之战发展的最基本模式。
再来看非情节因素。中国古典小说,人物肖像的描写一般是漫画性勾勒,通常是用画脸谱的方法以突出人物性格;环境的描写没有大段的景物描写,却长于抒情,对环境作简洁的交代。评论型是用前人的诗词,或作者假托一人,大都用韵文的形式。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描写的成功,就在于情节内部的节奏严谨和非情节因素对内部节奏的补充,所有这些造就了赤壁之战独特的节奏。
(摘编自张强《论〈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叙事节奏》)
材料二:
如果叙事人在叙述历史人事时有意变换叙事时间和历史时间之间的比例尺度,那么叙述就会出现疏密张弛,呈现出某种带有规律性的叙事节奏。明清时的演义评点家们则常爱用急与缓、浓与淡等方面的对比效应来形容演义小说的叙事节奏。如毛宗岗即借用绘画色彩的浓淡来作譬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的情节中发展是重场戏、高潮是次重场戏,而开端和结局在小说节奏方面的作用比发展和高潮小,小说家往往通过把握节奏来表现小说美的价值。
B. 毛宗岗评论《三国》“有近山浓抹,远树轻描之妙”,是通过绘画艺术中近处景色浓、远处景色淡产生的对比效应来论述小说《三国》的叙事特点。
C. 如果场面描写只为了突出叙事者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或使情节具有戏剧性等,就会出现概述的特征,描写出诸如攻城劫寨、出奇设伏等大同小异的战争场面。
D. 材料列举《三国》“当阳之战”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叙事者叙述的事件隐藏有叙事者的主观因素,即演义小说的叙事者会根据自己的看法改写史实。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的结构大于情节,小说叙述情节能够完善小说结构。高尔基认为情节是文学的第三要素,体现的是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
B. 中国古典小说中,对话型和行动型情节中的人物语言描写有差异,前者除了人物对话,还包括人物的旁白和心理活动,而后者会把人物的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进行描写。
C. 叙述型的情节因素是情节发展的最基本模式,《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情节就是叙述型情节,具体特点是景物描写具有抒情性、情节概述和丰富场景反复交替。
D. 小说在描写战争场景时为了避免让人觉得单调、腻烦,有时会注重内容、节奏的变化,如《三国演义》在叙述赤壁鏖战时,加入了曹操欲取二乔的内容。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舌战东吴主降派,一口气驳倒七名文士,为孙权、刘备联合抗击曹操奠定了基础。
B. 孙刘和曹操双方积极准备战事,战争即将爆发,但庞统挑灯夜读、曹操宴长江横槊赋诗。
C. 曹操率领八十三万大军进攻江东,把战船连锁,以求渡过长江天险与孙刘联军决一死战。
D. 周瑜接到曹操的挑战信后毁书斩使,以表白抵抗的决心,引发曹操与东吴在三江口交战。
4. 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三国演义》采用了什么方式来控制小说的叙事节奏。
5. 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使用了哪些具体的手法来推动情节发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A.“通过把握节奏来表现小说美的价值”错,材料一“四个部分不能分为四个等份,发展是重场戏,高潮是次重场戏,开端和结局又次。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节奏,才能有美的价值”是说只有把握情节,才能准确地把握节奏,使小说产生美的价值。
C.“就会出现概述的特征”错,材料二“与概述相对,场景在演义中一般多用于一些能见出作者叙事旨趣的戏剧性情节关目”是说出现戏剧性情节关目,而不是出现概述的特征。
D.“演义小说的叙事者会根据自己的看法改写史实”错,材料二是说“作为演义小说的叙事人,是不能随意变更或掩盖其真相的”。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吴老爹
台静农
羊镇的十字街,还是以前那样扰攘着。
这是好几年以前的事了,十字街右边一家油盐店的吴老爹,现在谁也不知道他了。他十四岁的时候,便来到这油盐店家。据他自己说,他的双亲死得非常早,没有姊妹兄弟,只是独自一人在这人世间。
他的主人和主母见他谨慎而且忠实,对他也非常好,几十年来,从没有向他发过怒,或向他斥责过。不幸主母死后的二年,主人便跟着死了。主人就将刚十八岁已经结过婚的少主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