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8080字。

  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作为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修身智慧,也是我们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源泉所在。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每个人,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化人。《易经》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今天,我们要以文化人,就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成为经久不衰的活的文化。以文化人,客观上要求我们每个人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修身的智慧。《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大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一体、家国同构,既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深层逻辑,也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支撑。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修身既是个人层面的要求,也是社会层面、国家层面的要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修身的智慧,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立德立身。“德者,本也。”立德立身是修身的核心内容。我国古代先哲一贯倡导立身必须先立德,要做君子不当小人,做到“喻于义”而非“喻于利”,“怀德”而不是“怀土”。我们在立德立身的过程中,既要立意高远,也要立足平实。一方面,立志于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作为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爱国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家”与“国”向来是一体的。另一方面,立足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都是修身的内在要求。
  克己修身。修身就要克己,克己就得自律。《周易•系辞》说“惧以终始,其要无咎”,《诗经》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些都是在告诫人们,要始终保持警惧忧患心态,努力做到言行无过。只有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干扰面前,我们更要正确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不断涵养“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努力抵御私心杂念的干扰、不良欲望的侵袭,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言行、守得住清白。
  立志立业。立什么志、立什么业,这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古人说:“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这启示我们,立业首先要立志,只有立大志、立长志,才能更好地做大事、成大业。祖国的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人接续奋斗。我们应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政绩观,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摘编自蒋来用《汲取修身的智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源泉,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修身智慧。
  B. 我们每个人只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修身智慧,就能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
  C. 爱国是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立身修德”应立志于报效祖国。
  D. 立业是目标,立志是动力,立志以立业为前提,确定这一关系,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引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相关内容为全文立论张本,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使全文开篇气势不凡。
  B. 第二段论述修身的价值和意义,阐述修身的本质是以文化人,并把个人修身上升到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
  C. 文章主体部分从“立德立身”“克己修身”“立志立业”三个方面谈修身,结构层次清晰。
  D. 文中引用丰富,以先秦文献为主,包容古今,兼及诗文,既加强说理依据,又增添文学韵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了体现。
  B. 《孟子》说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体现了家国一体、家国同构这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深层逻辑。
  C. “立意高远”和“立足平实”体现了辩证的统一,“立志报国”体现了“立意高远”,而“见贤思齐”则体现了“立足平实”。
  D. 引用《周易•系辞》和《诗经》中的句子都突出了警惧忧患的心态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心有所畏可致言行无过。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我们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源泉,在于……的修身智慧”错误,原文第一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修身智慧,也是我们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源泉所在”,意思是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源泉,选项偷换概念。
  B.“我们每个人只要……就能……”错误,说法绝对化。第二段“我们要以文化人,就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成为经久不衰的活的文化。以文化人,客观上要求我们每个人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修身的智慧”,据此看出,汲取修身的智慧只是其中一方面的内容,并非实现以文化人目标的充要条件。
  D.“立志以立业为前提”错误。原文第五段“这启示我们,立业首先要立志,只有立大志、立长志,才能更好地做大事、成大业”,据此看出,立志是立业的前提。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仍面临多种形式的营养不良问题,与膳食相关的疾病发生率不断增加。大量居民存在维生素A、铁、锌和钙等微量营养素缺乏的情况,尤其是城乡低收入家庭,肉、蛋、奶等等较贵的食材食用量明显偏低。城乡各年龄段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这些与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