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0840字。
宁波市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的窗子“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罗马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造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就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摘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材料二
法国作家雨果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但这只适用欧洲,对中国并不贴切。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很少使用石材。木材在耐久性上远逊于石材,使中西建筑给人留下的印象迥异。从古希腊神庙到巴洛克教堂,以石构为主的欧洲建筑遗产蔚为壮观;相比之下,以木构为主的中国建筑遗产似乎乏善可陈。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从木材结构中产生,后来常常被应用到包括砖石建筑在内的无数建筑上去,因为这是广大人民所接受、所承认、所喜爱的建筑形式。
B. 所谓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是指各民族为了相同的目的选用自己的建筑法,建造出许多形式不同的建筑物,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其“同一性质”。
C. 欧洲建筑以石构为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石材始终没能成为中国的建筑材料,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传统观念中不在意建筑物的经久耐用。
D. 中国并不缺石材,在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但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易取得,古代建筑营造并不严格遵循经济原则。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建筑材料的问题,都有梁思成先生的观点,但两篇材料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 不同文化的民族,其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可以是一致的,但因为文化观念的不同,在建筑材料上会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
C. 中西建筑给人留下的印象迥异,但以石构为主的欧洲建筑遗产并不优于以木构为主的中国建筑遗产,只是各民族各用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造出各自特点的建筑。
D. 木材更容易加工、建造效率高、耗时更少,所以人们不惜人力物力寻找木材盖房子,而很少用笨重的石头建造房屋。
3. 下列与材料一划线句体现的对待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态度最一致的一项是( )
A. 2009年北京评出了新十大建筑,其中一座由中国建筑师独立设计,两座由中国建筑师主导设计,其余七座是欧、美、日建筑师的作品。
B. 群舞《只此青绿》灵感来源于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用舞蹈勾勒出山河图景,该节目曾亮相哔哩哔哩跨年晚会,播放量超过500万。
C. 在某些国学班,学生们穿着改良版的棉麻汉服学习《易经》《论语》等传统经典,入学仪式上叩拜孔子像,组织者提供改名、算卦等服务。
D. 从19世纪初以来,《红楼梦》被翻译成英、俄、日、法、荷、匈、意、芬、德等多种语言,在一大批翻译家的努力下,西方语言读者重新认识了《红楼梦》的艺术价值。
4. 针对中国建筑以木构为主的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给出了不同的理由,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推测两个文段不同的写作目的。
5. 以木结构为主的某古镇正在讨论旧城改造方案,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从原有古建筑的存废、新建筑的建造等方面为古镇建设提出建议。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石材始终没能成为中国的建筑材料,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传统观念中不在意建筑物的经久耐用”错误,材料二最后三句“在中国,这里便成了石材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之一。此外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如铺地、台基、柱础中也曾大量使用石材,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选择上的理性”可知,中国建筑中也会用到石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陵墓建筑以及某些构件如铺地、台基、柱础等也用石材,反映了中国建筑在材料选择上的理性。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我不能研究这个山村的历史,也不愿用想象来装饰它。它像是一个民族在这世界里消亡了,随着它一起消亡的是它所孕育的传说和故事。我们没有办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
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从我们对面山的山脚下涌出的泉水,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我们感谢它,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