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980字。
非连续文本阅读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百年风流华西坝
①成都南门外有一个叫“华西坝”的地方。若向成都人打听它,他们准会热情又自豪地回答你:晓得,晓得。
②华西坝原为前蜀皇帝王建的蜀宫别苑。1907年,华西协合大学临时管理部在这里购买土地作为校址。1910年,华西协合大学正式开学。于是,学校所在的这片平坦开阔之地就被称为“华西坝”。
③坝因校而名,校依坝而建。英国建筑家因地制宜,设计的校园中西合璧:青砖黑瓦与拱廊浮雕相得益彰,绿窗红门和如茵草色相映成趣。随着校园的扩大与环境的美化,华西坝成了成都人向往的胜地。“柳塘压雪”“晚钟荷影”等美景更是被成都人津津乐道。时至今日,华西坝依然保持网红打卡地的热度。
④抗战时期,金陵大学、燕京大学等高校先后迁至华西坝。华西协合大学与它们联合办学:校舍共享,课程共建,行政共管。一时间,华西坝大师云集,灿若星河。陈寅恪、朱光潜、李约瑟、海明威等都曾在此设坛授课。这段厚重的办学历史为华西坝的发展注入独特的文化基因。
⑤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重组,华西协合大学改建为四川医学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校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四川大学。百余年过去,如今的华西坝已是四川大学华西校区。作为享誉世界的医学高地,“华西坝”这个名字在时光流逝中承续着历史给予的风流。
(摘自《成都文学地图》,有删改)
乙
叩问华西坝
①华西坝得名不过百余年,就由成都南门外的普通乡村化身为蜚声中外的文化地标,令人赞叹之余,也引人思索:这种变化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②“兼容并包”方能脱颖而出。华西协合大学的办学者一直以“兼容并包”为办学思想,在主动接纳现代文化时,又坚守传统精粹:校园中西合璧,教师中外皆聘,课程博观约取,教学双语并重等。这种“兼容并包”的思想,爆发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让华西坝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引领着时代文化的风潮。
③“敢为人先”才可创新发展。华西协合大学引入牛津、剑桥的管理体制和哈佛的课程体系,讲授西方现代医学、药学等,率先在中国西部高校实行男女合校,延聘中外名家授课讲学……在那个保守的年代,开此先河需要极大勇气,但正是这份“敢为人先”,给华西坝带来了持续的创新和发展。
④华西坝带给人们的启示远不止于此。今天,这些宝贵的经验仍将在成都的城市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摘自“红星新闻”等,有删改)
10.华西坝依靠什么成为“蜚声中外的文化地标”?请结合两文内容分条作答。
11.甲乙两文相互关联,两文开头都引出对象,二者所引对象是否相同?请结合内容简要说明。
12.如果将甲乙两文按序组合成一篇新的文章,下面哪一项更适合放在甲乙两文之间,作为二者的衔接句?请作出选择并结合两文简述理由。
A.我们既要走近华西坝,还要走进华西坝。
B.我们既要叩问华西坝,还要了解华西坝。
C.我们既要欣赏华西坝,还要建设华西坝。
【参考答案】
10.①中西合璧的美丽校园;②厚重的办学历史;③“兼容并包”的思想;④“敢为人先”的勇气。
11.不同。甲文开头引出的是说明对象“华西坝”,乙文开头引出的是论述话题“这种变化给了我们
【202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纵观历史,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从未停止。近几年的新冠疫情再次让人们意识到人类在传染病大流行面前是多么脆弱。自2009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了6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除新冠疫情外,还有2009年的甲流、2014年的脊髓灰质炎和埃博拉、2016年的寨卡,以及2019年的另一起埃博拉疫情。
②为何大流行越来越多?“导致大流行发生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变化、全球化等。特别是对于许多新发传染病而言,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多,导致病原体从动物传染到人身上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雷雨晴解释道。印尼某生物技术公司研发部负责人蔡金光说,缺乏准备也是疫情发展为大流行的一个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