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130字。

  5.2《大学之道》同步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之道》
  (二)
  苏子瞻,智慧夙成。喜读书,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辄变一体,书法遂工。髫年,便有论著。父明允,大以为佳。
  年二十,侍明允,偕弟子由至成都,谒张安道。安道倾注甚,致书欧阳永叔。永叔见明允及子瞻、子由文,甚喜,极力推挽,声名大起。明允卒后,子瞻判官告院,与王介甫议论不合,出为杭伴。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帐”
  B.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帐”
  C.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帐”
  D.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格物:格物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认识、研究、探究万物的规律。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儒家专门研究“物之理”的学问。
  B.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周代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的人称为国人,国人也就是庶人。
  C.髫年,指幼童时期,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中的“垂髫”含义相同。
  D.子由,即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一般十五岁及笄取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瞻对自己亲手抄写的经史书籍皆明了谙熟,并在抄写过程中成就了高超的书法技艺,其著作得到父亲的高度赞赏。
  B.苏子瞻因与王介甫政见不合而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七年后才得以和苏子由再次相会,兄弟二人互相倾诉离别之悲。
  C.苏子瞻、苏子由及苏门四学士遭受了严酷的政治迫害,直接原因是苏子由上奏章揭发了元丰诸臣章惇等的奸恶事实。
  D.苏子由晚年在许州写信催促苏子瞻到许州养老,但因种种原因,苏子瞻最终没有到许州,再次返居阳羡,不久不幸病逝。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②言事者以到任谢表为谤,并摭生平诗辞,以为怨望。
  5.苏子瞻遭遇“诗账”事件,被捕入狱后,因何原因被释放?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静①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②。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①静:闲雅贞洁。姝(shū):美好的样子。②城隅:城角。③ 爱:同“薆”,隐藏。④踟蹰(chíchú):心思不定,徘徊不前。 ⑤彤管:指红管草。贻:赠。⑥炜:红色的光彩。⑦说怿(yuèyì): 喜悦。⑧牧:旷野,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