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40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3.10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如果说,血缘基础是中国传统思想在根基方面的本源,那么,实用理性便是中国传统思想在自身性格上所具有的特色。
先秦各家为寻求当时社会大变动的前景出路而授徒立说,使得从商周巫史文化中解放出来的理性,没有走向闲暇从容的抽象思辨之路(如希腊),也没有沉入厌弃人世的追求解脱之途(如印度),而是执着人间世道的实用探求。以氏族血缘为社会纽带,使人际关系(社会伦理和人事实际)异常突出,占居了思想考虑的首要地位,而长期农业小生产的经验论则是促使这种实用理性能顽强保存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实用理性是与中国文化、科学、艺术各个方而相联系相渗透而形成、发展和长期延续的。中国兵书成熟极早,中国医学至今有效,中国农业之精耕细作,中国技艺的独特风貌,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是重要现象。它们与天文、历数、制造、炼丹等等还有所不同,兵、农、医、艺涉及极为广泛的社会民众性和生死攸关的严重实用性,并与中国民族的生存保持直接的关系。所以,我曾指出老子之于兵、荀易之于农、阴阳五行之于医、庄禅之于艺(首先是技艺)的联系。
从而,从哲学看,中国古代的辩证思想虽然非常丰富而成熟,但它是处理人生的辩证法而不是精确概念的辩证法。由于强调社会的稳定、人际的和谐,它们又是互补的辩证法,而不是否定的辩证法。它的重点在揭示对立项双方的补充、渗透和运动推移以取得事物或系统的动态平衡和相对稳定,而不在强调概念或事物的斗争成毁或不可相容。中国古代也有唯物论唯心论之分,例如孟子与荀子,王阳明与王船山……,但由于主客体的对立和人我之分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并不占重要地位,唯物唯心之争就远未获有近代西方哲学认识论上的巨大意义。而像“气”、“神”、“道”、“理”等等,不仅仅是中国哲学而且还经常是中国整个文化中的基本范畴,有时便很难明确厘定它们究竟是精神还是物质。“气”可以是“活动着的物质”,也可以是“生命力”的精神概念。“神”、“理”、“道”似乎是精神了,然而它也可以是某种物质性的功能或规律。中国也讲认识论,但它是从属于伦理学的。它强调的主要是伦理责任的自觉意识,从孔子的“未知焉得仁”到理学的“格物致知”,都如此。
就整体说,中国实用理性有其唯物论的某些基本倾向,其中我以为最重要的是它特别执着于历史。历史意识的发达是中国实用理性的重要内容和特征。所以,它重视从长远的、系统的角度来客观地考察思索和估量事物,而不重眼下的短暂的得失胜负成败利害,这使它区别于其它各种实用主义。先秦各家如儒、墨、老、韩等都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这种历史意识。到荀子、《易传》,则将这种历史意识提升为贯古今通天人的世界观。把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铸为一体,使历史观、认识论、伦理学和辩证法相合一,成为一种历史(经验)加情感(人际)的理性,这正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一个特征。这样,也就使情感一般不越出人际界限而狂暴倾泄,理智一般也不越出经验界限而自由翱翔,也正因为此,中国哲学和文化一般缺乏严格的推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论探索,毋宁更欣赏和满足于模糊笼统的全局性的整体思维和直观把握中,去追求和获得某种非逻辑非纯思辨非形式分析所能得到的真理和领悟。具有抽象思辨兴趣的名家和墨辩没能得到发展,到了汉代大一统意识形态确定后,实用理性的思维模式便随之确定难以动摇了。中国实用理性的传统既阻止了思辨理性的发展,也排除了反理性主义的泛滥。它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构成了一种性格—思想模式,使中国民族获得和承续着一种清醒冷静而又温情脉脉的中庸心理:不狂暴,不玄想,贵领悟,轻逻辑,重经验,好历史,以服务于现实生活,保持现有的有机系统的和谐稳定为目标,珍视人际,讲求关系,反对冒险,轻视创新……。所有这些,给这个民族的科学、文化、观念形态,行为模式带来了许多优点和缺点。它在适应迅速变动的近现代生活和科学前进道上显得蹒跚而艰难。今天,在保存自己文化优点的同时,如何认真研究和注意吸取像德国抽象思辨那种惊人的深刻力量、英美经验论传统中的知性清晰和不惑精神、俄罗斯民族忧郁深沉的超越要求……,使中国的实用理性极大地跨越一步,在更高的层次上重新构建,便是一件巨大而艰难的工作,也将是一个历史的漫长过程。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之《试谈中国的智慧》)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实用理性的产生流传,与氏族血缘的作用、农业生产的经验论以及和文化、科学、艺术等各方面的渗透联系都有密切关系。
B.中国古代辩证思想丰富而成熟,既揭示对立项双方的补充、渗透和运动推移,又强调概念和事物的斗争成毁、主张唯心唯物的辨析。
C.“气”、“神”、“道”等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有时很难明确厘定它们究竟是精神还是物质,它们通常具备两个方面的内涵。
D.中国实用理性是一种历史加情感的理性,这是中国哲学和文化的一个特征;这样情感不越出人际界限,理知不越出经验界限。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实用理性产生伊始具备的特点,很可能是当时社会背景带来的迫切性和现实感决定的。
B.“否定的辩证法”意味着提出者不看重社会的稳定和人际的和谐,而更关注主客对立和人我之分。
C.西方文化中的“认识论”更强调人对知识的获得和外部世界的认知,而非伦理责任的自觉意识。
D.中国实用理性的诸多缺点难以与近现代生活与科学发展契合,唯有在借鉴中重构,才能真正走向新生。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例证来说明中国古代辩证思想特点的是(3分)
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B.时有风吹幡动。……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坛经》)
C.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
D.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人间词话》)
4.简要概括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实用理性”这一话题。(4分)
5.在第二单元课文中选取一家之言论,用来说明中国实用理性“重视从长远的、系统的角度来客观地考察思索和估量事物,而不重眼下的短暂的得失胜负成败利害”这一特点。(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风云初记(节选)
孙犁
第二天清早,秋分就同高翔和李佩钟上了一辆大汽车,回深泽来。她们路过蠡县、博野、安国三个县城和无数的村镇,看到:从广大的农民心底发出的、激昂的抗日自卫的情绪,正在平原的城镇、村庄、田野上奔流,高翔到一处,就受到一处的热烈欢迎。
黄昏的时候,她们到了子午镇。秋分一下车,就有人悄悄告诉她:“庆山回来了,现在在五龙堂;你们坐汽车,他赶回来了一群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