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480字。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1.(25分) 央视创意类节目《满庭芳??国色》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追寻中国传统色彩,以舞为体,以曲为韵 予五位青年舞者,四十三种颜色qiàn
入歌词,创排出了这样一台zhāng 显中国古典文化之美的国风歌舞节目。
“寻色”部分以娓娓道来的旋律融入古风吟唱的方式作为开篇。
“舞色”部分依次选用唢呐、古筝、笛箫、琵琶、二胡等五种中国民族乐器。
“唱色”部分更是巧妙地将四十三种中国颜色的名称一一列举,贯口式的歌词配以国风的旋律,琅琅 上口。
气韵雅致的中国古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语汇。它们远不止于色彩,更承载 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背后蕴藏着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审美基因和经典智慧。随着《满庭芳??国色》而“出圈”的大美中国色,点燃的不仅仅是由悠远、深厚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作为有力支撑的文化自信,更有时下的“色彩新潮流”。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帮助小豫同学完成资料介绍。
fù 予
qiàn 入
zhāng 显
琅琅 上口
承载
(2)小豫发现划线句子有语病,请你给出修改意见。
2.小豫认为,色彩美不仅在《满庭芳??国色》的作品中,也在诗文中。请你补全对话中的古诗文。
小豫:我觉得诗人① 的《晚春》中“② ,③ ”两句,把草木留春而呈现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写活了;
小桐:我同意你的看法。我想到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④ ,⑤ ”也直接点出了色彩。
小甜:我觉得我们的眼光不能太局限,有时候诗文中并没有直接点出色彩,却能让人感受到。比如王维的《竹里馆》中“⑥ ,⑦ ”两句,写出月夜幽林之景色,我则认为妙绝。
小豫:你的思考拓宽了我对色彩美的理解,颜色确实隐藏在文字背后。你看《木兰诗》中“⑧ ,⑨ ”两句,我仿佛从中看到了归来后的木兰在认真的梳妆打扮,俏丽的色彩就在她的脸上呢!
3.小豫发现色彩背后的内涵非常丰厚,请你根据提示完成横线上的内容。
字形 字源 字源之义 词性 探究与发现
红 ①本义指粉红、桃红。本作“朱”。引申为大红。妇女装束喜用红色,所以“红”借指妇女。
②“红”还借指人在官场上有名声、
有地位,比喻事业的兴盛、成功。
③“红”用于象征喜庆或革命。
④“红”指妇女刺绣纺织等工作,读gōng。 基本词性:形容词
词性变化:名词、动词 “红装素裹”中“红”的词性是:①
“青红皂白”中“红”的词性是:②
③ ①本义指青中带黄的颜色。
②呈现木色。
③专用于某些名词,读lù。 基本词性:形容词
词性变化:名词、动词 写出两个带有该颜色字的成语:④
⑤
4.艺术老师建议面向全体学生召开一场《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色彩》专题讲座,拟于4月25日下午4:30在校小礼堂举行,下面是小豫以校团委的名义拟写的一份通知,请你修改。
通知
各位同学:
校团委拟于4月9日下午举办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色彩》专题讲座,请大家准时参加。
4月2日
校团委
5.(23分)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材料二】
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籍大喜,略知其意,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乃智穷也。
【材料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