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9510字。
2023年皖东智校协作联盟高三10月联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AI正气势汹汹地向人类引以为傲的艺术领域宣战,这是机器向自由意志发起的又一次猛攻。面对这波技术浪潮,有人期待一场艺术领域的生产力变革,也有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智械危机”。
在此轮热潮之前,AI绘画几次“出圈”,或是凭借其高昂的市场价值,或是其展现的高超艺术水平。2018年,一件名为《爱德蒙•贝拉米肖像》的AI绘画作品以超出估价40倍的43.25万美元成交,并在价格上“碾压”同场毕加索的作品,开出了全场最高价。2022年8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艺术博览会上,一幅名为《太空歌剧院》的画作在数字艺术类别比赛中一举夺冠,因该画作是由游戏设计师杰森•艾伦使用AI绘图工具Midjourney完成,引来了不少艺术家的指责,他们认为这存在“作弊”嫌疑。无法否认的是,AI画作的创作水平至少达到了与人类艺术家并驾齐驱的境界。对于画作引发的争议,评委称,此前并不知道Midjourney是AI工具,即使知道,同样会授予该作品最高奖项。
AI绘画背后的运作逻辑是AI系统通过学习海量“绘画作品”数据,对人类绘画产生一定趋向性认识,继而从已有的图像中提取数字特征,再应用到绘画过程。在这样的技术加持下,即使是毫无艺术细胞的普通人,输入一串文字,也可收获一张高水平画作。
“从这样的运作逻辑来看,一幅作品背后有三方面的创作者:数据库原画的作者、技术创造者以及用户。”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人机互联实验室主任翟振明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由于AI绘画的本质是基于海量绘画数据,因此,相比自由意志的“作画”,AI绘画更像拼接或是缝合。正因如此,反对声浪居高不下。有人认为,没有原创性的AI绘画作品并非艺术品,甚至将AI绘画称为“数字缝合怪”“尸体拼接”。
“我认为这是大众对于过度机器化的一种隐忧。今天的人已经被工具、机器人制品包裹得密不透风,人对制成品、艺术品背后包含多少‘人味’非常介意。”在IT领域深耕多年的段永朝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靠原创含量来界定AI绘画作品是不是艺术的问题,不用那么迫切地回答。就像过去画家以自制颜料为荣,在18世纪化学合成颜料大行其道之后,也不得不使用各种各样的绘画材料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创作要素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段永朝说。
正如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描述的一样,照相技术让大量的文本复制变得轻而易举,从而把艺术从一向被人们所崇敬的神圣“祭坛”上拖了下来,它在摧毁传统的同时,使现代艺术具有了新的特点、价值和接受方式。
“伴随着技术革新,艺术变得更加包容,拼贴并未被艺术界‘开除’。用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一句话就叫‘重新定义一切’,对艺术原创性恐怕也要有一个重新思考的过程。”段永朝分析道。
与出现在新闻里的AI绘画“大师作品”相比,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更多是一些“翻车”案例。由于许多热门AI绘画平台从“文生图”逐渐发展为“图生图”,人们发现,生成的图片与原图常常大相径庭。“‘中年大叔变少女’‘情侣识别成兄弟’‘主人与狗生成的图片是两只狗对视’”,AI绘画“翻车”案例比比皆是,尽管看起来AI绘画从智能变成“智障”,但用户对AI绘画的兴趣不降反增,人们对于“翻车帖”的讨论度甚至引发了网络狂欢。
(摘编自郭霁瑶《AI绘画背后的艺术变革与争议》)
材料二:
艺术形式越来越呈现出多元、融合、交叉、难以分类的趋势,新艺术形态顺势而生。
回望人类艺术谱系的发展,留下一长串艺术随技术发展而演化的足迹,艺术因工具变迁更加精彩。每一种新艺术形式的诞生,每一次艺术的重要变革,都离不开新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哪怕是没有学习过任何绘画知识的人,都可以通过AI绘画的方式收获一幅高水平的画作。
B. 因为AI绘画是通过学习海量绘画作品,对人类绘画产生一定的趋向性认识,从已有的图像中提出,再绘画,所以有人认为AI绘画并非艺术品。
C. 有人认为,AI绘画是不是艺术的问题不必现在回答,因为作为一个新技术,它可能带来的变化并不能立即被人们认知,所以人们应该等它发展成熟后再下定论。
D. AI绘画 作品的价值已经超过了毕加索的作品,几年前的拍卖可以证明这个观点。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空歌剧院》获奖引发了争议,如果评委提前知道这一画作是AI工具绘制,最终的结果或许会变得不同。
B. 摄像艺术的诞生使得电影诞生,所以工具、手段的丰富往往会造成艺术发展的变迁与成长。
C. 新工具营造的新艺术场景可以突破社会和自然的物理空间,给予观众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和视觉盛宴。
D. 科技变革丰富了艺术理念和美学选择,也悄然改变了受众的艺术审美心理。
3. 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先辈们通过手艺演绎着皮影戏,现在我们也可以通过AI方式来实现。我们可以通过PaddleHub提供的人体骨骼关键点检测库完成人体姿态检测,同时映射到皮影身上,让皮影动起来。
B. 埃隆•马斯克创建了OpenAI研究实验室,其目标是继续进行道德AI研究。最近,该实验室开发了一种AI系统,该系统可以生成文本,包括新闻报道和诗歌。
C. 人工智能已渗透到艺术创作领域,例如DeepBach这样的AI作曲项目已经创作出大量歌曲,并进入商用阶段,人们担心人工智能未来会成为人类职业的替代者。
D. 我国首部线上戏剧《等待戈多》由广州大剧院与腾讯联手打造,完全以网络为表演空间,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演艺形态。
4. 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AI绘画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5. 刘慈欣的小说《诗云》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能力毁灭恒星的外星文明,却在被他们视为杂草的地球生物面前遭到挑战,他们发现人类所拥有的“诗艺”远在技术的控制范围之外。为了写出超越李白的诗歌,穷尽了太阳系的大部分能量,列举了所有可能的字词组合,最终,他们“借助伟大的技术,写出了诗词的巅峰之作”,却选择了认输,因为他们“不可能把它们从诗云中检索出来”,只有具备鉴赏能力的人,才可以剔除其中毫无意义的冗余信息,找到一首真正的诗。
请结合材料,谈谈《诗云》中“外星文明写诗”的故事对我们看待人工智能参与创作有何启示。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已经超过”“可以证明”错,2018年的拍卖只能说明在当时AI绘画作品《爱德蒙•贝拉米肖像》的拍卖价格高过了同场的毕加索作品,但价值并不一定被超过。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最终的结果或许会变得不同”错,原文为“即使知道,同样会授予该作品最高奖项”,可见最终结果是一样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肥
[美]雷蒙德•卡佛
我坐在朋友丽塔家里,抽烟,喝咖啡,我在和她说这件事。
下面是我跟她讲的。
那是个清闲的星期三,这个男人来到我的服务区时已经不早了。
这是我有生以来见到过的最胖的人,尽管这样,他看上去还是挺干净的,穿着也得体。他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巨大的。但最让人难忘的是他的手指。我停下来照料他邻桌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