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91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验收检测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城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中国诗歌精神的密码就在一句话里:“诗言志”。朱自清先生曾称之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的纲领”,但我觉得还不限于此,这应该是诗歌的最高标准和黄金律令。
  “诗言志”在很多古代典籍中都有记载,“诗以言志”(《左传》)、“诗以道志”(《庄子》)、“诗言是,其志也”(《荀子》)……可见,在先秦前后,“诗言志”已成为诗歌共识。
  那么,如何理解“志”?许慎《说文解字》曰:“志,意也。从心,之声”,志可以理解为意愿、意向、意义、思想等等意思,总之,属于精神性范畴。也有把情志即情感和思想统一起来理解的,唐孔颖达称:“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但我以为,相对而言,情是个人性的,志就包含他者及社会的视角。情是个人发动,志就有指向,有针对性,需要对象,需要协调,需要方向,还需要接纳。“志”更具公共性因素。所以,我觉得“诗言志”,可以理解为表达情怀、理想和志向,倡导某种价值,弘扬某种精神。
  “诗言志”,诗来源于情感,但应该超越于一般情感。超越,建立在情感之基础上,本身就包含了情感元素。诗是文字的最高形式,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情感抒发情绪宣泄,诗应该有更高的使命,那就是“诗言志”。这就像郭店楚简里称:“道始于情”,我觉得不言自明的应该还有一个判断,那就是:道高于情,或道超越情。“诗言志”长期被看作儒家过于重视教化功能的僵化思维结论,就像“尊道守礼”一度被认为与人情世故的日常生活方式相对立一样,其实,“道”和“礼”本身就是建立于生活实践基础之上的。
  因此,我们可以如此论断:诗缘情是诗之基础,诗言志才是诗之超越,或者说诗之要求,诗之标准。“道始于情”“道生于情”,精神的源头其实是情感。情感不加控制,就流于欲望本能;情感经过疏导,就可能上升为“道”或者“理”,并可能最终转化为精神。因此,唯有“诗言志”,诗歌才能成为精神的传道者和弘扬者,成为精神性的来源,并具有繁衍能量和升华能力。
  (摘编自李少君《“诗言志”新论》)
  材料二:
  无论哪个时代,诗都在其文学史上占有较高的地位,今天也不例外。那么同样是使用汉语进行写作,古诗里“诗言志”的观,点,对于今天“新诗”的创作和发展有着怎样的启示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言志”在先秦前后成为了诗歌共识,成为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标准和黄金律令。
  B.材料一作者认为情与志不同,存在个人性与公共性的区分,因而志比情更重要。
  C.“诗言志”指写记忆,做记录,也包含言胸怀、抒情志、歌咏抱负等崇高的内容。
  D.消费文化与大众文学兴起,催生了站在"民间立场"、充满“诗意”的“口语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志”的理解,许慎认为它是意愿、思想等意思,孔颖达认为情志是情感和思想的统一,他们的看法不尽相同。
  B.郭店楚简认为道始于情,而材料一作者认为道超越情,情感只有加以控制、疏导、才可能上升为“道”,并最终转化为精神。
  C.《卫风•氓》的例子印证闻一多先生“记忆谓之志,记载亦谓之志”的观点,说明早期的“诗言志”是指用诗来记录生活。
  D.材料二中通过对《作品52号》和《我爱这土地》两首诗的比较,批判了当代诗歌创作中忽视“诗言志”的现象.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诗句中抒发的“志”与其他三项内涵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
  B.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材料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举例简要说明。(4分)
  5.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新诗”如何实现“诗言志”呢?(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材料一: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