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810字。

  莱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150分钟,150分)
  一、默写(20分)
  1.“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沁园春•长沙》)
  单才
  2.“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
  3.《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
  4.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精神的句子是:“                  ,                  。”
  5.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天姥山上仙人的世界,其中,"                  ”一句写出了仙人的衣着以及骑乘,“                  ”直接点明山上的仙人非常多。
  6.《登高》中“                  ,                  ”。写远望所见,作者用传神之笔描写了凄冷的江色和长江的气势。
  7.《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了“                  ,                  "这两句.
  8.《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                  ,                  ”。
  9.想当年,“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0.“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二、语言文字应用(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0分)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 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①            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②           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 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③           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尽收眼底。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现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3.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   )(3分)
  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
  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
  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
  D. 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1 分)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浪潮激荡,中国科技准备得怎么样?①            我国已经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大国,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一嫦娥四号、北斗三号、载人航天等重大创新成果举世瞩目;高铁网络、移动支付、数字经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