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60字。
《短歌行》《归园田居》
【学习目标】
1.交流探讨,深入了解作者的身世背景、性格特点及社会思潮等;
2.深入思考,能将你对中国士人人生选择的思考有条理地写成文字。
【学习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借助资料和网络资源,收集曹操和陶渊明的“深度信息”;
【学习进程】
一、导入
曹操生于东汉末年,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两个人的时代相隔并不久远,但二人做出的选择却大有不同——一个是一世之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宏大气魄,一个则有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对此,你认为影响他们做出选择,走向不同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二、情境任务
(一)学习任务一:感性地说一说
学习活动一:说给同伴听
预设:
同学甲:曹操年轻时好侠任性、放荡不羁、不研习学业、不修品行,爱好武艺,尤喜兵法。还曾经注释过《孙子兵法》,留有《魏武注孙子》一书。而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娴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袁行霈《陶渊明集注》)
同学乙:曹操出身宦官集团家庭。其父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四帝,政治根本深厚,汉桓帝时被封费亭侯,曹嵩继承此爵位,并官至太尉(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陶渊明出身小官吏家庭。其父“寄迹风云,寘兹愠喜”做的是小官,为人也恬淡,还在其八岁亡故了,家道也由此中落,十二岁庶母亡故,带着妹妹寄居于外祖家,“弱冠逢家乏”,贫穷至极。
同学丙:曹操所处的时代是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诸侯割据、战争频发、百姓流离失所,政治上士族门阀制度开始形成,官吏的任用完全依照门第的高下进行选拔和任用。陶渊明所处的东晋末年至南朝宋建立的年间,是社会动荡、战争频发、官场贪腐贿赂成风的时代,这一时期是门阀制度的鼎盛期,政治上选官采取的是九品中正制,而品评的重要依据就是家世和行状,到了两晋时期品评完全就由家世决定,寒门士子行状再好也只能定为下品,士族子弟行状再不佳也可以位列上品。到了东晋末年早就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陶渊明作为寒门士子想要登上政治舞台的可能性极小。
同学丁:曹操所处的东汉末年,面对即将危亡的东汉政权,许多知识分子出于社会责任感与忧患意识掀起了一股面对现实、指陈时政、求真求实的社会批判思潮,这股批判思潮直接影响到后来的建安风骨的形成,曹操引领下的文人集团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