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440字。
15.2《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下之人恶介甫【注】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何以言之?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不足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固民是尽,以饫上之欲,又可从乎?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是言利之人皆攘臂圜视,炫鬻争进,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所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已甚矣。
(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材料二: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故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延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注]王安石、字介甫。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光独A知其不B然C介甫固大贤D其失在于用心E太过F自信G太厚而已。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国,治理国家,“治”与《谏逐客书》中“举地千里,至今治强”中“治”含义不同。
B.往往暴得美官,暴,损害意,与“暴殄天物”中“暴”含义相同。
C.使,连词,假使,与《阿房宫赋》中“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中“使”含义相同。
D.见教,指教我,此处“见”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之不见保”中“见”用法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认为王安石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推行新法百害而无一利,只是为自己求取功名罢了。
B.司马光虽然对王安石的变法措施提出了很多批评意见,但他仍认为王安石是一位了不起的贤士。
C.材料二首先概括了司马光来信中指责他的几个方面,为下文有的放矢、逐一反驳树立了靶子。
D.材料二运用盘庚迁都的历史故事表明了自己不会因流言蜚语而改变变法的决心,很有说服力。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也。
(2)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5.司马光认为王安石改变古代圣贤治国养民之道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一简要阐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