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130字。

  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0月份月考
  九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 (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古诗词承载着生命情感的力量,传达着历代仁人志士的人文情怀。我们从“先天下之忧而忧,    ①    ”中,领略古仁人的博大胸襟;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以“    ②       ,     ③       ”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张岱《湖心亭看雪》中,借舟子之口道出偶遇知音的欣喜之情的句子是:“    ④    ,     ⑤      ” ;从李商隐《无题》“     ⑥      ,     ⑦     ”中,体味诗人对爱情的至死不渝。学习古诗文,能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中秋之夜,我们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      ⑧     ,    ⑨     ”,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面对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我们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⑩      ,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的观点。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10分)
  《长津湖》作为第一部表现“长津湖战役”历史事件的战争题材影片,叙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凭借钢铁意志和顽强战斗精神,击败美军最精锐部队,收复“三八线”以北东部地区的感人故事。长津湖战役打出了中国国威和军威,一举扭转了战争。这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首登银幕,无疑具有特殊 ① (A.sū  B.shū)而重大的意义。
  《长津湖》场面气势恢宏,情节感人至深,人物鲜活生动,效果 ② (A.震   B.振)撼人心,是战争题材影片创作的又一部标杆之作、里程碑之作。它        丙         ,砥砺我们的奋斗意志。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    甲    (A.历久弥新  B.历历在目),需要我们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长津湖》的热映,反映出   乙   (A.隐藏   B.蕴藏)于全国人民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和英雄情结,反映出中华儿女对祖国强大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力量根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
  ①_____(A.sū   B.shū)        ②_____(A.震   B.振)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A.历久弥新  B.历历在目)    乙:_____(A.隐藏  B.蕴藏)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原句:长津湖战役打出了中国国威和军威,一举扭转了战争。
  改:                                                  
  (4)把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以开创性的战争题材电影样式       ②深刻展现抗美援朝精神精髓 
  ③引领观众走近父辈、走近英雄       ④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光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二、阅 读 (7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3-4题。(6分)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首联写诗人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二十三年”是确数,足见被贬时间之长。
  B.【甲】诗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与友人共勉之意。
  C.【乙】诗首联直接交代了诗人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而“夕贬”,写出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D.【乙】诗尾联照应诗题,写侄孙韩湘前来探望,诗人向侄孙交代后事,显得很宁静、从容、豁达。
  4.这两首诗都写到诗人被贬谪的人生遭遇,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壬戌①秋,八月既望,予至杭,望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将以斯夕玩月其上。故人周学谕与予自山之阴而登,酌元学士黄晋卿②读书之轩,俯瞰全湖,一碧万顷,而吴山前据类屏障然。其东则钱塘之江,弥漫浩渺,极目无际。而西陵诸山出没烟霏翠霭间,诚天下之绝境也。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焉而变。予情愈豁,飞觞痛饮,巡阑忘寐,盖不知夜之几何,恍然若置身广寒清虚之府,乐可言耶!余性好月,丙辰中秋,尝玩之于扬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为平生奇观。今复玩于此,殆造物者之不吾靳③而亦岂易得哉!夫湖山月色,千古常新,第以人情之异,故悲喜随焉。        (选自都穆《月夜游宝石山记》,有删改)
  【注】①壬戌: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②黄晋卿:黄溍,元朝进士。③靳:吝惜。
  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