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150字。

  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十月份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试卷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
  一、积累运用(37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树树皆秋色,     ▲      。(王绩 《野望》)
  (2)      ▲     ,云生结海楼。     (李白  《渡荆门送别》)
  (3)         ▲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黄鹤楼》)
  (4)几处早莺争暖树,          ▲          。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5)        ▲       ,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6)木受绳则直,      ▲      。   (《荀子??劝学》)
  (7)            ,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8)千里之堤,      ▲    。  (《韩非子??喻老》)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8分)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  ▲  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zhōng( ▲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  ▲  了惨绝人huán(▲  )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  ▲  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1) 给加点字注音。(2分)
  国殇 (   ▲  )               杀戮 (  ▲  )
  (2) 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初zhōng (  ▲   )                 惨绝人huán  (  ▲  )
  (3)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以上选段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聚会     回忆     创造     隆重
  B.集会     回想     发动     庄重
  C.集会     讲述     制造     隆重
  D.聚会     讲解     制造     庄重
  (4)文段是一则围绕“国家公祭日”而发表的(体裁)   ▲   ,立场鲜明地阐述了      ▲  
  的观点。(2分)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C.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D.写作消息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其次,要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
  4、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做最后一次检查。
  B.他辞去了城里的工作,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白手起家,一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C.骗子殚精竭虑,但万“骗”不离其宗,只要我们认清其诈骗套路,就能轻松破解骗局。
  D.“时代楷模”王继才无怨无悔守护开山岛32年,执勤时突发疾病去世,离开了毕生为之奉献的海防事业。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良好的心态是我们能否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关键。
  B.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各界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活动,让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C.通过渡江战役,使解放军继续南进,为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
  D.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名著阅读。(9分)
  我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条件很可怜,可是在另一方面,故都的美对于我是一种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补偿。我住在一个叫作三眼井的地方,同另外七个人住在一间小屋子里。我们大家都睡到炕上的时候,挤得几乎透不过气来。每逢我要翻身,得先同两旁的人打招呼。但是,在公园里,在故宫的庭院里,我却看到了北方的早春。北海上还结着坚冰的时候,我看到了洁白的梅花盛开。我看到杨柳倒垂在北海上,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柱,因而想起唐朝诗人岑参咏北海冬树挂珠的诗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京数不尽的树木激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北京数不尽的树木激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
  (1)以上文段选自《    ▲        》作者是   ▲     。(2分)
  (2)“晶莹”在文中的意思是          ▲                        。(2分)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否定句。(2分)
  ▲                             
  (4)结合原著,说说文中的“我”是谁,来北京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