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他们,约14820字。
河南省六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如今,各种“方言梗”在短视频平台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伴随着这类网络自创语言走红的,还有各种“爆款”方言。近年来,重庆话、河南话、贵州话、山东话、广西话等方言的段子大量涌入影视作品、短视频平台、网络综艺,早年“触电”的广东话、四川话、陕西话和东北话这“四大天王”终于不再孤单。各类“方言梗”乍一听可能有些艰涩奇怪,但循环播放一两遍之后,即使是从小生活在普通话环境里的人也会觉得有趣亲切。我们不禁要问:“方言梗”流行的背后有怎样的文化认同?
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不聊到汉语的特点。汉语是一种方言种类繁多、文化内涵丰富的语言,除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外,还可分为官话、晋语、吴语、阅语、粤语、客家话、赖语、湘语、微语、平话土话这十大方言。这些方言内部差异巨大,特别是在我国东南地区,有很多方言土语之间完全无法通话。
在全球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方言日渐式微,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现已成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大众的共同愿望。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和推广普及普通话并不矛盾,因为方言和普通话有各自的使用空间和圈层。当前,面对普通话、方言以及外语等多语并存的社会生活环境,我国社会正逐渐形成“多语分用”的语言态度,即明确各语言、各方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进而树立主体与多元、公共与私人、正式与随意等并行不悸、和谐共处的语言生活观。
不过,短时间内让所有方言迅速恢复同等的语言活力或使用频率,这既缺乏可行性,也没有必要。在此情况下,“保护传承”最可行的办法是“开发利用”,即以利用促使用、以使用促保护、以保护促传承。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的主体是社会大众,其中青少年是关键群体。断媒体极大地推动了方言文艺娱乐的创作和传播,青少年通过短视频关注、了解并热爱方言,使方言成为他们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方言的使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方言梗”频上热搜是方言仍活跃于语言生活的表现,无须过分担心。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方言梗”走红的背后也隐藏着危机,一些方言被娱乐化、低俗化。一些“方言梗”里充斥着“土味”,仿佛可以带来“接地气”的感觉,实际上却屏蔽了地城文化之美。这些“方言梗”只顾矮化方言使用者以达到搞笑的目的,却忽视了挖掘并展现其蕴含的文化民俗及悠久历史。我们不能以保护传承方言文化为名,一离蜂地刻板复制这些“方言梗”,给方言贴上“土”“烂”“俗”的标签。面对这种红极一时的网络文化现象,我们应注意避免育目追求流量而裹换着方言与低级趣味挂钩,要积极探索并鼓励多样化的方言开发应用,塑造高端、典雅、文化气息浓都的方言形象。近年来,海派音乐人林宝用上海话演绎了多首流行歌曲,如《上海谣》用吴侬软语将上海的历史变迁和上海人的生活变迁娓幌道来,改编自陆游的《钗头风》通过方言独特的平仄韵律再现了宋词的细腻唯美,在各媒体平台上累计点击量破亿,颇受好评。
可以说,方言是共同语之根,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人们的乡土之情。方言文化也是乡村文化、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饶高琦、王莉宁《“方言梗”流行的背后有怎样的文化认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类“方言梗”乍一听也许有些艰涩奇怪,但循环播放一两遍后,会让人感觉有趣亲切。
B.汉语文化内涵丰富、方言种类繁多且内部差异巨大,有些方言土语之间甚至无法通话。
C.我国社会明确了各方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形成了“多语分用”的语言生活观。
D.新媒体推动了方言文艺娱乐的创作和传播,提高了方言的活跃度,有利于保护传承方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提及网络自创语言和方言段子涌入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说明了“方言梗”的流行。
B.文章第2段介绍了汉语的特点,使人能够深层次了解我国方言的种类和特点。
C.文章指出“方言梗”流行是方言活跃的表现,无须过分担心,还指出要避免其负面影响,论证严密。
D.文章通过举例论证了多样化的方言开发应用可以挖掘并展现出方言的地域文化之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会大众的共同愿望是让保护传承方言文化成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领域。
B.方言和普通话有各自的使用空间和圈层,保护传承前者和推广普及后者要尽可能分开进行。
C.没有必要让所有方言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同等的语言活力或使用频率,因为这是不可能的。
D.以保护传承方言文化为名,给方言贴上“土”“烂”“俗”的标答,是“方言梗”走红背后的危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在能源供应紧张的今天,对清洁的地热能的利用为我们开辟了能源利用的一个新领城。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主要圈层,从地表向下平均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约3℃。研究显示:地核与地幔边界的温度大约为3700℃,而地核内部温度可能高达5000℃,几乎与太阳表面一样炽热。因此,地球内部蕴藏着惊人的热量。众所周知,地热资源指的是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