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300字。  2023年春八年级语文学科学业监测题
  注意事项:
  1.本样题分为监测卷(1-8页)和答题卡两部分。监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2.学生答题前,请先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待监测教师粘贴条形码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是否正确。
  3.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监测卷上答题均无效。
  4.监测结束,监测教师必须将监测学生和未监测学生的答题卡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怠慢(dài)凫水(fú)          静穆(mù)        怒不可遏(yè)
  B.褶皱(zhě)陨石(yǔn)龟裂(guī)        挑拨离间(jiān)
  C.卑鄙(bǐ)          拙劣(liè)虔诚(qián)        接踵而至(zhǒng)
  D.棱角(líng)骤然(zhòu)矗立(chù)        目眩神迷(xuà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撺掇 偏僻 羁绊 戛然而止
  B.辐射 斡旋 迁徒 销声匿迹
  C.缄默 山麓 蠕动 格物至知
  D.狡辨 旋涡 衰竭 纷至沓来
  3.下列文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在人生中的彷徨时刻,读书虽不能让我们大彻大悟,但可以惯赋予我们能量,让我们屏蔽浮躁的外界,目空一切,沉浸在书香中,远离喧嚷。沿着文字漫溯史河,笑看风云变幻,从浩瀚典籍中探寻破解“海枯石烂”的密码,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A.大彻大悟 B.目空一切 C.风云变幻 D.海枯石烂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虽然有些城市已经开启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但跨境电子商务要实现发展,重在打破制度壁垒才是关键。
  B.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快速迭代以及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使智慧城市建设正逐步进入落地应用,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C.不少地方的生态环境部门正逐步应用新的数字技术,探索环境治理模式,创新黄金监管手段,拓展污染防止方式。
  D.生物学家通过对舌苔上味蕾的研究,终于回答清楚了我们吃有些食物时为什么会觉得食物味道鲜美。
  5.下列文段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句是( )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②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③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④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B.古代常用“烽烟”指代战争,用“白丁”“布衣”指代百姓,“庙堂”指代朝廷。
  C.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
  D.“老生”“小生”“老旦”都是戏曲行当,其中“老旦”扮演的是老年男子。
  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方面,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②因为低碳生活对社会的意义重大。
  ③因此,近年来,低碳生活理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
  ④“节能减排,过低碳生活”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
  ⑤另一方面,低碳生活不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指数,相反会使我们的环境更舒适。
  A.④②①⑤③ B.④②⑤①③ C.③②①⑤④ D.③②⑤①④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8~10题。
  【材料一】演讲这一形式早在先秦就已广泛盛行。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道家等都围绕自己治理天下的政治主张进行游说和演讲。随着《开讲啦》《超级演说家》等节目的热播,演讲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是因为演讲针对的不同听众,有目的地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引起了共鸣。
  【材料二】演讲作为一种艺术,从内容上来说主要歌颂的是社会生活中美好的部分;从形式上来说又各具特点,既有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又有慷慨激昂的言语形式。演讲者要通过独特的语言风格加之感情的渲染,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观点,让观众“闻风而动”,而不是简单地表态。演讲时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才能使自己的演讲更具有感染力。一场成功的演讲是极具美感、富有艺术性的。
  8.根据材料一推测,先秦时期孔子周游六国演说主要是为了( )
  A.炫耀军备武力 B.传播本国文化 C.推介政治主张 D.促进贸易往来
  9.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下列不属于演讲特点的一项是( )
  A.具有针对性 B.具有感染力 C.具有艺术性 D.具有时效性
  10.下列情境中,不适合开展演讲的一项是( )
  A.小语被选为优秀学生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
  B.学校开展“以和为贵”的主题活动,请各班派代表参加。
  C.假期,小丽邀请婷婷一起去逛书店。
  D.某班拟开展班干部换届选举,小文打算参与竞选
  二、积累与应用(23分)
  11.诗文名句默写填空。(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共7分)
  (1)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古人送别时,常以诗纪念。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改以往送别诗的伤感,传递出友情不因天各一方而疏远的洒脱;李白则在《送友人》中,以“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品读古诗文,我们看到了无限的风景。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让我们体味到了远离尘世的静谧祥和之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皆若空游无所依”借鱼儿自由游弋,侧面表现了水的清澈。
  12.古诗词鉴赏。(4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①
  [唐]罗隐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②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释】①绵谷:地名,在今四川省广元市。蔡氏昆仲: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昆仲,称呼别人兄弟的敬辞。②离声:别离的声音。
  (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名著阅读。(8分)
  (1)为了方便同学们借阅图书,班级图书管理员为《经典常谈》标注了下列四个标签。其中标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启蒙读物 B.国学入门 C.白话典范 D.山水名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