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27400字。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的原型符号,铸就了上至以玉为神的信仰,下至道德品格的规约,并且在构成多元文化认同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生和延续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玉器历经九千年的历史发展,从它被发现之时便不仅限于一种具有温润、坚硬特质的物质材料,而是以不同的器型及纹饰特征,承载了几千年来人们对宗教信仰、礼仪制度、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认知。在中国的古诗词文化中,玉已经不只是一个具体的物象,而是发展成为一种符号。
②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富含了大量的关于“玉”的描写,根据当时“礼玉”时代的文化特征,诗词中亦反映了饰玉载德以及“君子比德于玉”的文化传统。《国风•鄜风•君子偕老》云:“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诗中的“珈”是修饰妆容的美玉,以此描写女性的美丽大方。同时,更是将饰玉的行为作为一种约束德行的规范,要求佩玉的女子有德。然而,诗词后半句的“子之不淑,云如之何”采用了反诘的语气来讽刺她不贞洁的品行。
③随着玉文化的演变,诗词中频繁出现了以玉为美称的玉人、玉臂、玉容、玉足、玉手等描述,成为美丽优雅女性的代指。无论是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的“掩红泪、玉手亲折”,还是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的“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均是通过对玉的描述指代了美人及其身体,这种美称更多地体现了作者借“玉”喻美的符号性表达。
④古诗词中将自然景象比喻为玉的用法屡见不鲜,其中将月亮比作白玉是文学史上隐喻的惯例。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以玉器与日月星辰相联系的使用方法。《庄子•列御寇》云:“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这是庄子将逝之时,其弟子欲厚葬之,庄子回应的一段话,意思是我用天和地做棺材,用日和月做连璧。在这里,庄子将日月作为保护尸身不朽的玉璧,证实了他“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辛弃疾的《青玉案》:“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玉壶原指玉制的壶形配饰,此处指元宵节的月亮。玉的自然属性中有透、亮之特性,因此还经常被用来比喻梅花、露水等自然景色,苏轼的《西江月•梅花》中对梅花如此描述:“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晁端礼亦在《绿头鸭•咏月》中将秋露比作玉露:“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诗人把握住了梅花和露水晶莹剔透的特性,以玉作为暗喻类符号进行使用。
⑤玉作为符号还呈现出由“物象”至“意象”的指代性功能。诗人经常用玉楼、玉阁干、玉台等辞藻来描绘建筑等具体物象,这其中的“玉”究竟真是玉材建筑而成,还是由玉文化所构成的意象而已?司马贞《史记索隐》引《汉武故事》中有“玉堂基与未央前殿等,去地十二丈”之说。通过建筑史的考证,较为高级的台基用材以砖为主,也有的配以条石,常在台基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者宫殿中的次要建筑,也就是确实是以玉石而筑。但是后来“玉”逐渐形成一种具有指代特征的符号化语言。叶舒宪先生曾引证玉堂、白玉堂或白玉楼发端于天国想象的神仙世界建筑,在西汉时代被落实为都城皇宫建筑,汉代以后再次被文学家想象成一种若即若离、虚实相生的符号,在个人幻想与精神永生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文学桥梁。
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玉楼、玉阑干、白玉堂、琼楼玉宇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物象或场景,而是指代了一种表达美好境地的意象符号和思绪心境。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指想象月宫中晶莹瑰丽的楼台殿阁。这不禁令人感叹:玉作为一个语汇符号,充满了令人感动的意蕴,玉从神话中来,最终又因诗人的浪漫情怀借由玉再次走向神话与想象,玉帮助人们构建了一座座仙境般的楼宇庙堂,或栖息,或感伤,这都是玉的丰富意蕴所成就。
⑦从先秦《诗经》中的“巧笑之理,佩玉之傩”,到宋代苏轼笔下《洞仙歌•冰肌玉骨》的“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从“佩玉将将”“德音不忘”中隐含的君子之道,到“草软沙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的潇爽洒脱,从“充耳琇莹,会弁如星……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到“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无论饰物抑或符号,无论精神抑或身体,在历史的长河中,玉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文化意象及艺术内涵。历史会发展,玉的内涵也将继续不断发生演变,然而,不变的是几千年来它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以及它为人们承载的丰富的情感与意境。
(摘编自崔卉萱《从玉“器”到玉“符号”:基于诗词视角的玉文化审美》,有删改)
材料二:
①不久前,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同心”正式发布。官方介绍,“同心”背面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形象来源于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双连玉璧。
②凌家滩出土了大量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30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尤其以精美玉石器著称世界。在1200多件玉石器中,代表性玉器有人、龟、鹰、龙等。玉龟、玉版、玉人、玉勺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古诗词中,玉已经不是在描摹一个具体的物象,而是承载了更多传统文化认同并发展成为有特殊含义的符号。
B. 玉的自然属性中有透、亮之特性,因而庄子“以日月为连璧”,要将日月作为保护其尸身的玉璧。
C. 诗词中的“白玉堂”不仅可指代天国想象的神仙世界建筑,也同样能指代都城皇宫建筑。
D. 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同心”的设计灵感得益于“双连玉璧”形制的深厚含义。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偕老》中女子佩玉的装扮和她不轨的行为构成强烈反差,加强了作者的讽刺力度。
B. 随着玉文化的演变,古代诗词由起初以“玉”比喻君子(女子),渐而变化为来修饰人。
C. 随着人们以玉寄托的情感越来越丰富,玉也就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意象及艺术内涵。
D. 凌家滩出土的玉器中有100多件一级文物,足见5000多年前高度发达的工艺制造水平。
3. 下列诗句中,不是将月亮比作玉器的一项是( )
A.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B. 素娥睡起,玉轮稳驾,初离海表
C. 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D.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4. 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第⑤段的论证特点。
5. 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中国玉文化的内涵。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已经不是”错误,结合原文“在中国的古诗词文化中,玉已经不只是一个具体的物象,而是发展成为一种符号”可知,原文是“已经不只是”,选项“已经不是”曲解文意。
B.“因而……玉璧”错误,结合原文“古诗词中将自然景象比喻为玉的用法屡见不鲜,其中将月亮比作白玉是文学史上隐喻的惯例。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以玉器与日月星辰相联系的使用方法《庄子•列御寇》云:‘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玉的自然属性中有透、亮之特性,因此还经常被用来比喻梅花、露水等自然景色”可知,玉有透、亮的自然属性,与庄子“以日月为连璧”之间没有因果关系。选项“因而……玉璧”强加因果。
D.“得益于……深厚含义”错误,结合原文“此次成为冬奥会奖牌图案素材的凌家滩玉璧,其形制含义深厚”可知,原文“成为冬奥会奖牌图案素材的凌家滩玉璧,其形制含义深厚”不能表明北京冬奥会奖牌“同心”的设计灵感,得益于文物“双连玉璧”形制的深厚含义。选项“得益于……深厚含义”于文无据。
故选C。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逃兵曹子乐
赵本夫
曹子乐决定逃走。
他没想到八路军打仗会这么不要命,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嗷嗷叫着往上冲,刺刀扎弯了用牙咬,咬得鲜血四溅。
曹子乐吓坏了。
曹子乐是个老兵了,从军阀时代就开始当兵。他当兵就是为了吃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