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6360字。

  河南省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三)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马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一般把兴起于“五四”新文学时期、绵延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土文学创作,视为中国乡土文学肇始。在这一时期,乡土文学创作尽管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各异,但成就了很多经典之作。周作人强调民族特色和地区差异;茅盾主张写出“对命运的挣扎”;鲁迅以流寓在外的知识分子视角,把乡愁和关于现代性、国民性的思考交给乡土文学来表达;沈从文则以“乡下人”自居,呈现乡村的温暖和善良;等等。作家们对于土地的怀旧、依恋、审视甚至是批判构成了巨大的张力,他们笔下的乡土既有温情浪漫的田园、淳朴善良的人性美,也有麻木愚昧甚至是落后的思想痼疾,“五四”时期多元化的思潮激荡出文学史上的辉煌成就,也映照出作家们对乡土中国的回应和思索。
  20世纪40年代,《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乡土文学创作在作家的笔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作家不再仅仅是乡土的观察者、感受者和评判者,而且是置身于乡土变革中的参与者,他们对乡土的观照从自在的文化形态变成自为的历更过程,同时他们完全没有停留在思想上,而是用文学的方式成为“行动者”。《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张裕民、程仁,《暴风骤雨》中的赵玉林郭全海等农民形象的出现,以及他们不断觉悟和成长的历程,已经超越了简单的人物生存状态,而是成为作家与时代的纽带,与历史发展趋势形成了共振、共鸣。
  改革开放以后,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新时期农村土地政策的一项重大变革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思想日益多元使乡土文学叙事呈现出新的特征。乡土文学不仅能够观察具体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开始把审美焦点投向了人的思想、人的尊严、人的生存意义。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商州系列”等新时期的乡土小说更专注于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更专注于人的情感历程和人性内涵的丰富性,写作视角也转向人的精神层面和主体性探究,作家们用文学的方式实践着他们对现实、对历史进行思考的责任。
  乡土文学之所以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潮,是因为它从“五四”开始直至当下,始终关注着人的解放,关注着如何解决人的物质贫困和精神贫瘠的问题。在当今社会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大时代,乡土文学所蕴藏的思想动力和文化景观,以及它在流行文化中形成的投射都是中国乡土文学在新时代的流变。事实上,近年来乡村发展早已经突破了科学种田、进城务工、乡镇企业发展等传统书写,土地流转政策、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生态保护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都成为当下反映农村社会新气象的时代切口,而拥有了IP转化引擎的网络文学经过20余年的发展和沉淀,成为反映社会生活更加便捷、题材种类更加丰富、传播形态更加多样的文学类型。越来越多的创作者着眼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时代大势,关注农民对价值理念的选择和实现,用真实灵动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为新时代乡土精神和农民品格赋义。
  (摘编自王文静《乡土文学的启示和未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四”时期的乡土文学创作虽然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各异,但都以表现淳朴善良的人性美为主题。
  B. 改革开放后,乡土文学更专注于个体生命的价值以及人的情感历程和人性内涵的丰富性。
  C. 网络文学经过20余年发展,已成为反映社会生活最便捷、题材种类最丰富的文学类型。
  D. 近年以来,乡土文学创作为了追求时代性而关注乡村振兴、农民对价值理念的选择和实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乡土文学与现实紧密相连。
  B. 文章开头以周作人、茅盾、鲁迅、沈从文的创作说明当时乡土文学的成就和不同特点。
  C. 第二段举出几个具体农民形象,阐明他们是用文学的方式成为乡土巨变中的“行动者”。
  D. 路遥和贾平凹的乡土小说中写作视角发生转向,反映出乡土文学审美焦点发生了变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乡土文学表达的是对乡愁和关于现代性、国民性的思考,因此对于土地的情感、审视甚至批判更具张力。
  B. 20世纪40年代以后,从文坛上荷花淀派、山药蛋派的创作可以看出,这些作家是置身于乡土变革中的参与者。
  C. 乡土文学始终关注着人的解放和如何解决人的物质贫困和精神贫瘠的问题,因此它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潮。
  D. 随着时代发展,乡土文学创作展现出新的趋势,探索流行文化与乡土题材的融合成为创作者无法回避的课题。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但都以表现淳朴善良的人性美为主题”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他们笔下的乡土既有温情浪漫的田园、淳朴善良的人性美,也有麻木愚昧甚至是落后的思想痼疾”,所以选项说法太绝对。
  C.“已成为反映社会生活最便捷、题材种类最丰富的文学类型”说法错误,依据原文“而拥有了IP转化引擎的网络文学经过20余年的发展和沉淀,成为反映社会生活更加便捷、题材种类更加丰富、传播形态更加多样的文学类型”可知,文中说的是“更加便捷、题材种类更加丰富”。
  D.“为了追求时代性”说法错误,依据原文“越来越多的创作者着眼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时代大势,关注农民对价值理念的选择和实现,用真实灵动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为新时代乡土精神和农民品格赋义”可知,“为了追求时代性”于文无据。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人口进一步向经济发达区域、大都市圈城市群集聚但分化加大,6个人口萎缩省份全部位于北方,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2010-2020年东部人口占比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下降1.20个百分点。分省看,广东、浙江、江苏3省人口增加超600万,分别增加2169.2万、1014.1万、608.7万人;甘肃、内蒙古、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6省人口萎缩,分别减少55.5万、65.7万、79.6万、115.5万、337.9万、646.4万人,全部位于北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