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题,约20310字。
语文
2022-11-1
说明:本试卷共十一道大题,3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合理安排作答时间与顺序,保证作文能够完成,并将所有答案对应题号填涂、作答在答题卡上。
I卷(共100分)
一、课内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半响(shǎng) 木讷(nè) 慰藉(jiè) 周公吐哺(bǔ)
B. 摈弃(bìng) 炽(chì)热 脂(zhī)膏 惨惨戚戚(qì)
C. 花蕾(1ěi) 憎(zèng)恨 镂(1óu)刻 佛(bì)狸祠下
D. 罅(xià)隙 忸怩(niē) 窸窣(sǖ) 锲(qì)而不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B.“摈弃”的“摈”应读“bìn”,“惨惨戚戚”的“戚”应读“qī ”;
C.“憎恨”的“憎”应读“zēng”,“镂刻”的“镂”应读“lòu”;
D.“忸怩”的“怩”应读“ní”,“窸窣”的“窣”应读“sū”,“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
故选A。
2. 下列各项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寥廓 峥嵘 安详 稚气未脱 B. 挟持 隧道 倦殆 荧火虫
C. 接茬 衷心 蓬松 磕磕绊绊 D. 荆棘 契阔 毡帽 婉转凄楚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
B.“倦殆”的“殆”应为“怠”;“荧火虫”的“荧”应为“萤”。
故选B。
3. 下列各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现代诗人,新月派代表人物。提出“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派的理论基础。
B.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与元稹并称为“元白”,《琵琶行》为其“感伤诗”的代表作。
C.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苏轼的书画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D.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词集《漱玉词》。与婉约派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有词集《漱玉词》”错误。《漱玉词》是李清照的作品。辛弃疾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故选D。
4. 根据你的理解,最适合依次填入原诗的一项是( )
红烛(节选)
闻一多
红烛阿!______?____?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____,____,____,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①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②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③烧沸世人的血 ④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⑤烧破世人的梦
A. ②①③④⑤ B. ②①⑤③④ C. ①②⑤④③ D. ①②③⑤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第一空:句子后面是问号,故应选①和②句,依据①②的语义逻辑关系分析可知应该是先有躯体,再又灵魂,故第一空应该选②;
第二空:承接上文,应选①,排除CD;
第三空:依据上文“烧吧,烧吧”,可知毁坏的首先是人的迷梦,故应填⑤,排除A;
第四空:承接上文,人的迷梦后承接的应该是世人的血,故应填③;
第五空:最后烧毁一切,拯救了世人的灵魂,故应填④。
排序为:②①⑤③④
故选B。
5. 下列诗句中的字词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教:教授 每:常常
B.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去、往 韵:才情。
C.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泣:眼泪 青衫:青色单衣
D.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怎生:终生 得黑:度过黑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