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100字。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祭祀(sì) 撬开(qiào) 诘据(jū) 嗤笑(cī)
B.煞白(shà) 女婿(xu) 栈桥(jiàn) 伶俐(líng)
C.愕然(è) 别墅(shù) 折本(shé) 惘然(wáng)
D.撅断(juē) 褴褛(lán) 阴晦(huì) 髀间(b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萧索 郑重其事 糊涂荒唐 变本加励
B.如许 崭钉截铁 十拿九稳 窸窸窣窣
C.嬉闹 莫名其妙 别具匠心 心无旁鹜
D.牡蛎 歇斯底里 从容不迫 神情恍惚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针对100万套保障房土地的供应问题,徐绍史昨天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能保证。”
B. 沈阳超市的“人参果”,不到一天就被一扫而空。
C. 列夫•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亚一直背负着贪婪、敏感、自私、歇斯底里的恶名,但从她的日记中,我们能看到她的苦衷。
D. 在我们关注现实后,才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收视率与日俱增。
4. 下列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动作描写)
B.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环境描写)
C. 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肖像描写)
D. (闰土)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动作描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 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C. 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 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B.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C.阶梯教室里好像是班主任在开会。
D.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7. 诗文填空
(1)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5)李商隐《无题》中表达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所在的社区准备开展“家风宣传”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为本次主题活动补写对联。
上联:扬家风,继优良传统
下联:
(2)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自己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3)社区拟为家风优良的家庭授匾,请你仿照示例拟写四字匾文。
示例 张厚乐家庭:张厚乐一家三口都是热心人。谁家水管坏了,老张随叫随到;有老人行动不便,他们会扶上扶下;十多年来,他们家一直义务为小区修树剪草。
匾文:行善积德
赵小文家庭:赵小文一家酷爱读书。家里书籍满架,人人手不释卷。“我又读了一本好书”,是他们茶余饭后的共同话题;星期天一起逛书店,是他们多年不变的美好约定。
匾文:
(4)认真分析下面调查结果统计表,请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某市家庭教育情况调查结果统计表(调查了1988人)
结果统计
调查内容 选项A 选项B 选项C
内 容 百分比 内 容 百分比 内 容 百分比
父教缺失与否 缺失 60.7% 不缺失 13% 无法判断 26.3%
谁承担更多家庭教育责任 母亲 46.9% 父母均担 28.7% 其他人 24.4%
探究结论:
二、阅读理解
(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小雨
杨万里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绝句写小雨。雨本是没有情的东西,杨万里偏要赋予它与人相同的感情,于是使诗充满了新鲜感。
B. 首句以两组叠字状出小雨的情况,非常传神,这里写的是小雨,不是毛毛雨,所以不如尘似烟,而是“细细”与“疏疏”。
C. “珠帘”二字很确切,因为雨不大,尚是一点点下滴,如成串的珍珠。
D. 这首《小雨》诗,用夸张手法,说自己生平喜欢看山,这雨似乎对自己妒忌,有意从屋檐上滴下,组成一张珍珠般的帘子,把那千峰给遮挡。
10. 诗人写出了下雨的独特形态,并赋予它人的心思。请你化身小雨,用第一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