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900字。

  6《芣苢》《 插秧歌》 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①薄言采之(助词,无实义)②薄言掇之(选取)③赖有诸孙替老人(依靠,依赖)④急炊大饼偿饥乏(赔偿)⑤多博村酤劳苦辛(求取)⑥赋诗怜汝足精神(爱怜)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2.下列关于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芣苢》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此诗采用赋的方式,直叙其事,通过妇女们采野菜的过程,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劳动画面。
  B.《芣苢》全诗通过“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在重章复沓中展现出劳动妇女从采摘到收获的全过程以及愉悦欢快的心情。
  C.《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的颔联将大雨毁坏场圃和雨后初晴的明媚景象进行对比,将诗人欢快愉悦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D.《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的尾联写出了新麦入仓后诗人的心情。其中的“怜”字表现出诗人在如释重负后难以掩盖的一点遗憾。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C.七言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时进一步发展定型。
  D.七律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四联都要求对仗。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一竿晴日舞比邻”中的“舞”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择善而从之 B.金块珠砾
  C.以膏泽斯民 D.李牧连却之
  5.下列对诗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B.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C.一竿晴日舞比邻。
  翻译: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
  D.多博村酤劳苦辛。
  翻译:带多了村酿使人劳累辛苦。
  6.下面是一位古诗词爱好者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所作的一首七律,请运用律诗相关知识,将所给四句诗填写在横线上,使之成为一首完整的七律诗。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每逢佳节更情衷, 。
  , 。
  ,政出和谐方大同。
  香茗品来夸未尽,家山习习又清风。
  ①快意常如秋月满  ②心多自信得宽广  ③寒霜不减一旗红  ④小字云笺记岁丰
  A.①③④② B.④②①③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列小题。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