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30字。
《庖丁解牛》同步练习
课文总结
一、题解
本文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所谓“养生主”,意思是保养生命、保存天性的根本原则。在该篇的开头,有一段话可视为全文的总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接下来就用几则寓言加以阐释,《庖丁解牛》就是其中的第一则。
寓言的开头,先写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整个解牛的过程如同一场充满美感的乐舞表演。接着写文惠君的赞叹(同时也是询问),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同时也引出庖丁对“所以然”的解释。末段以文惠君的话点题。
“庖丁解牛”和“养生”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庄子认为,人世间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应该像庖丁解牛一样,“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像躲避牛身上可能使刀口钝折之处一样,躲避那些可能伤害自己的矛盾,顺着“天然”的缝隙,游刃有余地处世,这样才能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这是与孔孟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完全不同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固然有回避矛盾的一面,但也提醒我们不要强行、妄为,仍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启示,不可一味以“消极哲学”看待。
二、重点词语积累
1、所:
(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为名词)(2)若属皆且为所虏(与“为”相应,表示被动)(3)流离失所(着落,结果)(4)各得其所(适宜的)
2、莫不中音(合乎,又如“木直中绳”)
3、乃:
(1)乃中《经首》之会(又)
(2)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于是,就)
(3)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才)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却)
(5)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判断词,是)
(6)家祭无忘告乃翁(你,你的)
(7)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如此)
4、技盖至此乎?(通“盍”,为何,怎么。“盍”还有“何不”的意思
课内外练习
一、基础巩固
(一)阅读《庖丁解牛》,完成各题。
1.下列有关庄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名周。他学问渊博,善于论辩,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庄子》行世,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B.《庄子》一书现存 33 篇,该书经由后人整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本人所作。
C.《庄子》反映出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D.庄子主张一种完全无条件的精神自由,可以表述为“天道无为”,他的“天道无为”的思想,具有强烈的唯物主义色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