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17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眼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深入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很多作品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其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唐诗宋词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中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体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的作品,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给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增添了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编自莫励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材料二:
  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晚清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浃而俱化”的境地。照我看来,这种读
  1. 下列对唐宋诗词相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宋诗词是我们学习古典诗歌的唯一阅读对象,作出这一判断并不仅是基于作品阅读价值。
  B. 唐宋诗词所包含的“志”与“情”是其流传至今仍然能够对读者产生价值和意义的重要前提。
  C. 李、杜、苏、辛的作品是唐宋诗词中的典范作品,它们虽风格各异但对我们都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
  D. 人们在欣赏唐宋词时会融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从而对原作做出多样化的解读。
  2. 下列读书之法与材料二中作者的“读词之法”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
  A. 朱熹提出读书要“熟读精思”“切己体察”。
  B. 张溥读书“七录”“七焚”,即阅读作品抄写七遍,焚毁七遍。
  C.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向黛玉讲解自己阅读王维《塞上》的体会。
  D. 王国维推崇李璟《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并进行鉴赏。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莫砺锋对所引用的清人叶燮、沈德潜的相关表述是持认同态度的,这是材料一立论的基础。
  B. 材料一和材料二虽然都提及古代诗词对现代读者的重要影响,但二者论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C. 凡是能写出“第一等真诗”的伟大诗人,他必然具备“第一等襟抱”,也必然有着“第一等学识”。
  D. 在欣赏唐宋词过程中,读者处于被动的地位,需要澄思渺虑,倾听和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
  4. 材料一第三段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5. 学校“萌芽”诗社准备举办一次古典诗词阅读交流会,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从阅读内容与方法两个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唯一”说法有误,材料一说的是“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选项忽略了限制条件,曲解文意,“首选”的意思是第一位,但不是“唯一”。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要阅读经典的诗句,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莲花儿开
  乔正芳
  当军区文工团慰问演出队即将出发的时候,杨灿灿背着背包气喘吁吁追上来。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
  新任队长蒋小妮看了看她,说,老队长,这次演出你就别出去了,你这几天就要转业回川了。
  杨灿灿咬了咬牙,说,正是因为我马上要转业回川了,机会难得,所以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