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40字)
第二轮复习中诗歌鉴赏的几点建议
                                  河北盐山中学  高东红
第一轮复习时学生把握了关于高考对诗歌考查的要求(①鉴赏其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其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又在复习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诗歌鉴赏知识、术语,针对第一轮复习,第二轮复习时强化如下几个方面:
一、审清题干,把握答题技巧,力求多拿分。
(一)答题须知。
1、看清题目要求。一定要按照题目的具体要求做题,绝不谈与题目无关的内容。例如2005年全国Ⅰ卷中《春行即兴》鉴赏中的2小题。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2005年全国Ⅱ中《雨后池上》鉴赏中的2小题,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做题时只须对题目中要求的一个角度进行鉴赏,而不必涉及其他。
2、注意诗歌标题。古代诗歌的标题往往是全诗的眼睛。有时对理解全诗的指向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题目点明跟写作内容有关的季节或时令特征。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的“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春”,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夜”。②标题直接点明作品内容涉及的主体或重点,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送”。③标题直接点明诗人的情感基调,如沈如筠《闺怨》的“怨”、杜甫《恨别》中的“恨”、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的“思”。
高考试题中,1997年全国卷《题君山》由标题可知是写景;1998年全国卷《题李凝幽居》,由标题便知是通过写李凝幽居来表达自己的看法;2000全国卷是《约客》,结合诗作内容即可知是写约客人来下棋前的心情;2003年全国卷《过香积寺》由标题可知,写的肯定是过香积寺的所见所感;2005年全国卷《春行即兴》、《雨后池上》由题目便知是写春天和雨后之景。总之,抓住标题作些思考,便能初步探明诗人感情脉络,进而比较准确地把握全诗的主题。
3、抓住关键词句。
古代诗歌中的关键词大多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诗眼”,抓住它认真想一想,就能找到正确理解全诗的切入点。抓住关键词可作哪些思考呢?①想一想它的深层意义,如《江南逢李龟年》中“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句表面上似写重逢的欣喜之情,但一个“又”字,深深包含了对景物、人物、情感全非的无限感慨。只有把握了这深层含义,才能体味出笼罩全诗的悲凉意味。②想一想它的修辞意义。如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只要理解了其中的比喻、借代、拟人等修辞意义,就能恰当地理解全诗的内容。③想一想它的情感意义。关键词句蕴含的情感,往往是全诗的情感基调,理解了它,也就基本上把握了全诗。
4、体会全诗意境。
意境包括人的主观情态和客观风物两个方面,它往往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如“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等句子,一幅幅特定的画面,都饱含着诗人特定的浓浓的情感。体会了意境,就把握住了诗歌的形象和感情,也就把握住了诗的思想内容。
5、答案恰当简明。
回答问题所用的语言既要简明扼要,又要意思完整。不要复述全诗的内容,答案中每句话的意思既要明确又要简要,决不能罗嗦。
(二)答题步骤:
上面说的“须知”,虽然重要,但原则性很强,不太好操作。落实到一首具体的古诗,大致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把全诗默读两遍,先有个总体印象。
第二步:找出诗中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词语),弄清它写了什么。
第三步:找出诗中反映人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如“惜、哀、悲、痛、怒、愤、怨、叹、笑、喜、乐”等),弄清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第四步:看清标题有什么提示,然后作一个总体思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