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980字。
2024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讽喻类专题练习合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放言五首(其一)①
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②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③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④,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①本诗是诗人因直言上谏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②底事:何事。③臧生,指臧武仲,当时人称他为圣人,孔子斥之为凭借防地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宁子,指宁武子,孔子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④燔柴:大火。照乘:明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辨伪”二字,直言作伪者难以被辨别,锋芒也指向了当时的黑暗政治。
B.颔联用“但爱”“可知”二词,表达了对世人追随伪圣、不识真贤的愤慨。
C.诗人否定“草萤”“荷露”的同时,也抒发了因自身力量微薄的无奈之情。
D.这首诗是针对辨别人才真伪的设喻说理,形象生动,发人深省。
2.本诗尾联和诗人在《放言五首(其三)》中的“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同样谈到了对人才的辨识之法,请谈谈你对这两处诗句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描写了麦收时的农忙景象,也对人民承受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内容丰富而有层次。
B.“惜”字写出农民为抢收麦子忘记了疲惫与炎热,特殊的心理状态更显生活不易。
C.诗中贫妇生活无着,只能受雇于人,为其捡拾遗穗,她的形象令人同情也促人思考。
D.结尾说自己不事农桑却能生活无忧,作者深感愧疚,表现出难得的自省和人道主义精神。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交代了背景,表明诗中写的是五月麦收的农忙时节,然后又选取有代表性的场景来表现主题。
B.刈麦和拾穗的情景在诗中交织在一起,生动真切,历历如画,对农家生活压力的来源也有暗示作用。
C.末尾抒情文字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这首讽喻诗叙述简洁,运用象征手法,将叙事与各种描写手法相结合,语言平易流畅,内涵深刻。
5.这首诗和杨万里的《插秧歌》分别描写了“刈麦”和“插秧”的劳动场景,诗人各自有怎样的用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蚕妇
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蚕妇
来鹄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