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830字。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三语文试题
2023.11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 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 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 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 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教育部规定中学生两种整本必读书, 一为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为社会学名著《乡 土中国》。
依我的理解,用这两本书,从学生入手,可以逐步修复或者纠正中国社会整体世俗价值的 偏失,让人们心态逐步平和,用正常的视角和非功利心态,感受并理解“文化乡愁”,重新感 受认识传统社会文化伦常价值下的生活情态、世事兴衰,以及重新检省自身的中华乡土文化属 性,找到自身真正的文化基因,激活日渐迷昏欲睡的中华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只有找 到文化血脉之本,才能祛魅一百多年来人类城市化进程中滋生的全方位优越感、都市无条件崇 拜心理以及现代化傲慢和当代极度自负的心态。
将两本书相比较, 《乡土中国》更难让一些患有现代城市病的学者及习惯了鄙视乡村、厌 弃乡土、嘲讽乡愁的读者理解。
试举两个与笔者有关的例子。
陕西关中东府,蒲城西南片,地理气候所致,秋天必有霖雨,数年例有大霖,使原属半干 旱地区,连月雨涝,卤泊滩一带,地势低卑,尤易淹浸,水不下润,难以泻排,秋庄稼难以收 获,麦子种不下去。
今年正值秋庄稼将熟之季,雨势大而时长,顷成泽国。
在老家务农为生的六爸从来勤俭,过日子细致,种地不惜力, 一天到晚,不是在地里干活, 就是在去干活或收工的路上,他对自己所务庄稼十分爱惜,他的庄稼也仿佛总比别人的长势好。
六爸今年有数亩玉米,以青秣悉数卖与临村养牛户作饲料,交易毕。次日,大雨至,十数 日不断,村庄田地遂为水淹,无法收割。
六爸找到养牛户,将钱悉数退回,说:这地收不成了,还算我的,不能让你吃亏。
养牛户称谢不已。
——这就是“乡土中国”,正如费孝通先生说的:它土,却不愚。
六爸的事,让我想起张岱《快园道古》记载的明朝故事——
南阳李文达大父家种棉花,载卖湖湘。有三商交值三百两讫,忽邸舍失火烧罄。三商穷蹙, 几欲自尽。公慰之曰:“汝货未及船,尚为我物。物失值存,我应还汝,汝若失此货本,何以 为生?”即悉还之。
此故事被归入“盛德部”。是说,明朝南阳邓州人李贤的祖父种棉花,将棉花运到南方去 卖。与三位客商买主交易完毕,当天晚上就发生了火灾,将棉花烧成了灰。三位客商欲哭无泪, 难受得都想自杀。李贤的祖父找到三位客商说:你们的船还没有离岸,发生火灾,棉花还算我 的,我应该把钱还给你们。你们没有了这些本钱,拿什么生活?将货款全部退给客商。
李贤(1408—1466)字元德,明朝邓州人。1433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即宰相,正一品)。 曾先后辅佐宣宗、英宗、代宗、英宗、宪宗五朝四位皇帝,人称五朝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社会整体世俗价值有所偏失,而要求学生阅读《红楼梦》 和《乡土中国》,有助于找到文化血脉之本。
B. “它土,却不愚”,作者引用《乡土中国》中的话,借此表现以六爸为代表的乡土百姓虽
然遭受苦难但是仍然质朴守信的美好品格。
C.在第二个例子中,作者认为平时过日子斤斤计较的农民,不顾亏本地坚持收玉米,是因为
害怕被别人批评而坚持这样去做。
D. “格物致知”使人在为人做事时不违背良心,可以丰沛个体的生命,还可提升人类整体的 生命质量,符合“为万世开太平”的价值追求。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第二段的内容可以看出, 一百多年的人类城市化进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城市文 化不断崛起而乡土文化不断式微的过程。
B. “以青秫悉数卖与临村养牛户作饲料,交易毕。”作者刻意强调交易过程的结束,意在暗 示如果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则,六爸不退钱也无可非议。
C.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引用孔子的话赞美农民坚持收玉米之事,说明作者认同农村人 的做事原则,提倡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都应该超越功利性。
D.从作者所讲述的两个例子来看,现在的乡土社会虽然不断遭受冲击,但是仍然保留着许多 乡土文化属性,这些都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宝贵资源。
3.下列选自《乡土中国》中的片段,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 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 一文不要的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 的抱歉话。 (《乡土本色》)
B.茶馆,烟铺,甚至街头巷口,是男子们找感情上安慰的消遣场所。在那些地方,大家有说 有笑,热热闹闹的。回到家,夫妇间合作顺利,各人好好地按着应做的事各做各的。(《家 族》)
C.我自己在抗战时,疏散在昆明乡下,初生的孩子,整天啼哭不定,找不到医生,只有请教 房东老太太。她一听哭声就知道牙根上生了“假牙”,是一种寄生菌,吃奶时就会发痛, 不吃奶又饿。她不慌不忙地要我们用咸菜和蓝青布去擦孩子的嘴腔。 一两天果然好了。(《礼 治秩序》)
D.在我们乡土社会中,有专门做贸易活动的街集。街集时常不在村子里,而在一片空地上, 各地的人到这特定的地方,各以“无情”的身份出现。在这里大家把原来的关系暂时搁开, 一切交易都得当场算清。(《血缘和地缘》)
4.作者在第一个例子之后记述了《快园道古》中的明朝故事,请简要分析其用意。(4分) 5.作者在叙述老家玉米地受灾的两个例子时,采用了不同的语言风格,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手艺
周荣池
教书先生识得字也不多,但他先教“人口手”这三个字。这点让人印象深刻。他说人活着 首先要为了一张嘴,为了这张嘴就要动手。手上的力气和技巧是活下去的依靠,为了生存的手 艺也并不那么尊严。并不是村庄不需要尊严,是没有时间去思考那些空洞的东西。那些是城里 人以及后来成为城里人的农民后代们自以为是的心思。他们已经非常地疲惫,闭上眼睛的力气 都没有了,哪里还会想那些高深的念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