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00字。
1.2《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新)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门宴》语言精练,绘声绘色,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项羽的话,骄横气盛;刘邦的话,礼仪备至;范增的话,老谋深算;张良的话,老练透辟;樊哙的话,豪壮威严;项庄的话,似巧实拙。
B.《庖丁解牛》这则寓言中,庄子采用夸张、对比、比喻、想象等多种手法,表现庖丁解牛技巧的纯熟、神态的骄傲、动作的优美、节奏的和谐、身心的潇洒。
C.《烛之武退秦师》开篇姿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兴起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D.《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用“以羊易牛”一例,肯定了齐宣王的“不忍”,认为齐宜王已具备“保民”的基础。同时也为下文论说齐宣王没有实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埋下了伏笔。
2.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再传弟子所辑录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孔子和儒家学派的主张。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
C.《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四书”。《齐桓晋文之事》充分体现了孟子善譬、善辩的语言艺术和纵横捭阖的文章气势。
D.《左传》又名《左氏春秋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国别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传”是对经书的注解。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桓晋文之事》阐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和王道主张。文章欲擒故纵,层层深入,反复诘难,句式不断变化,如滔滔江河一气呵成,表现出孟子散文逻辑缜密、气势磅礴的论辩特色。
B.《庖丁解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庖丁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以及成功后的志得意满。文章用寓言的形式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迎刃而解。
C.《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临危受命,他洞悉当时的形势,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表现出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的样子,终于以一己之力,使郑国免于灭亡,他临危不惧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外交才能,为人赞叹。
D.《鸿门宴》记述了鸿门宴上项羽、刘邦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剑拔弩张、险象环生的全过程,塑造了项羽恃勇骄横、深谋远虑、随机应变的形象,也写出了刘邦善于采纳意见、知人善任、有奸必肃的性格。
4.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爱:喜爱
B.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莅:莅临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罔:陷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