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30字。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6《六国论》同步练习
1. 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赂(lù)秦 暴(bào)霜露 弥(mí)繁
B.与(yǔ)嬴 厥(quē)先祖父 日削(xuē)月割
C.殆(dài)尽 洎(jì)牧以谗诛 率(shuài)赂秦
D.为(wéi)国者 当(dāng)与秦相较 荆棘(jí)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弊病 民生凋蔽 晕厥 一蹶不振
B.曝光 暴出猛料 草芥 耿介之士
C.境遇 情随景迁 新金 抱薪救火
D.依附 付诸东流 削减 枭首示众
3. 下列各句中“亡”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亡”字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B.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C.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4. 与“洎牧以谗诛”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赵尝五战于秦 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5. 下面对《六国论》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篇史论,史论的目的不在就历史谈历史,而是借史立论,以古鉴今,选择一个角度,抓住一个问题,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地确立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论证,以阐明自己对现实政治的主张。
B.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中心论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达了作者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文末巧妙地联系北宋现实,点出全文主旨,语意深切,发人深省。
C.本文是论说文,其结构的严密,论点的鲜明,堪称古议论文之典范。文章开篇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运用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分别从“赂秦”“不赂秦”两类国家分析其弊端,又以假设申说如果六国不赂秦则不至于灭亡,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论断。
D.最后,借古讽今,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既深入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全文不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而且首尾照应。
6.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词赋传天下,峨眉共比高”。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A.曹操 曹丕 曹植 B.苏洵 苏轼 苏辙
C.班彪 班固 班超 D.杜甫 杜牧 杜荀鹤
7.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下列各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