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210字。
6《老子》四章《五石之瓠》练习(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
(二)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B.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C.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D.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又名《南华经》,书中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
B.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C.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D.《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后与《论语》《中庸》《孟子》合为“四书”,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告诫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B.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C.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
D.文本(三)中的“诚意”,即人们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诚于中,形于外”就是告诉人们做人做事要“表里如一”。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5.在文本(二)中,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