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940字。

  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科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 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 法、 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 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 内以修身, 充实仁德,外以济民, 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 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 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 而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 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朴,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
  材料二:
  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 “保合” “中和” “太和”, 孔子讲“合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 守静笃” “万物负阴而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道成为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主要思想流派,是因为双方主张截然不同,既对立又互补。
  B.法、阴阳、名三家灭绝的原因是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他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的思想。
  C.“国学”并不只是指儒家学说。儒道互补,佛教加入,鼎足而立,才能真正筑牢“国学”的根基。
  D.殷周之际出现的人道主义思潮是诸子百家思想的源头,规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讲究“内圣外王之道”,道家追求“顺任自然之性”,二者人生态度不一,但是其本质内核是完全一样的。
  B.在生命与理想不可兼得之时,儒家的杀身成仁之举,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
  C.如果中华原创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让佛教中国化,就没有儒、道、佛合一。
  D.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并不顺利,经历了从被孤立到逐渐与儒、道融合的漫长时间。
  3.材料一说儒道两家有“鲜明对比”, 以下不属于其“鲜明对比”依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的人生观是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是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C.儒家崇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从容中道,主张凡事要合理、合时、合情;道家崇尚质朴无华、超然自得、少私寡欲,主张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
  D.儒家致力于构建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体系;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
  4.材料二在论证方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
  5.为何诸子百家中只有儒道两家独存?请结合材料,阐述其原因。  (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6~9 题。
  地 位
  【法国】安妮•埃尔诺
  ①虽然有的时候当着外人的面儿,父亲试图用客气的方式教育我,可他已经养成很久的习惯还是不自觉地露了馅儿。记得有一次他想阻止我爬上石堆,他朝我叫嚷时的语调是那么粗暴,他的诺尔曼人的固有的腔调和脏话还是将他竭力想营造的好的效果给破坏掉了。因为他不懂得有教养的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也不相信良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用打耳光的方式来进行威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