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90字。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练习
一、情景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有一种本能,即“ ”。
(2)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 , ”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
(3)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扩充推广的积极作用时所说的两句是:“ , ”。
二、选择题(新)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暴见孟子”章,孟子通过“为王言乐”,向齐王宣扬了“与民同乐”就可以成就王业的思想。
B.“孟子见梁惠王”章,孟子通过引用《诗经》和《汤誓》的内容,阐述与民同乐的观点。孟子认为,仁慈的国君,与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残暴专制的国君穷奢极欲,自己虽能享受真正的快乐,但百姓却非常痛苦。
C.引用《汤誓》中百姓对暴君夏桀说的话,反映了人民对暴君的无比痛恨,从反面阐述“与民同乐”的重要意义。
D.“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章,孟子借晏子引导齐景公的例子来引导齐宣王,希望齐宣王能像齐景公那样,认识到荒淫无度的危害,从而关心自己的百姓,做一个与民同乐的好君王。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C.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D.什一,去关市之征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B.小人喻于利
C.小子何莫学夫《诗》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