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610字。
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讲好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价值追求,是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
多样性是文明存在的基本形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每个民族都有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独特文化。中国古人讲,“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就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有差异是合情合理的,天干万物能一同发育而不相互危害,各种合理的行为准则能同时进行而不相互矛盾。世界上从未出现也不可能出现某个单一的具有普世意义的文化和文明,人类历史不可能终结于某一形态模式,多元并存是基本格局。资本的全球化决不能夷平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尊重各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古往今来,中华文明秉持“和而不同”的融合传统,不断接纳、融合不同民族和文化传统,不断消化吸收外来文明精华,在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中不断发展壮大,用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正因为拥有这种大度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华文明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纵观历史,从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互鉴,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历史已经证明,只有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人类文明才能发展繁荣,只有加强对话、互学互鉴,人类文明才能熠熠生辉。
中国式现代化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石,是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的价值要求。在今天多元化的世界中,我们必须继续保持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在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背景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坚持与弘扬。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促进世界各国相互理解与信任,携手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节选自袁军、彭澍《深耕中华文化沃土让世界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一条康庄大道,浓縮跨越百年的沧桑巨变。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描绘了一份中国现代化蓝图,有外国记者认为这完全是一种“空想”。如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天和”驻太空、“祝融”探火星……国高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每个民族都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文化,纵然存在不合理的文化,我们也应该尊重。
B.时至今日,从未出现过单一的具有普世意义的文化和文明,正是多元并存的文化、文明模式造就了如今的人类历史。
C.纵观历史,中华文明乐于接纳、融合外来文明精华,正因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D.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表明只要我们一直对其他文明保持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就能使中华文明繁荣昌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引用诸多古人之言,论证了民族具有独特文化是合理的,增添了文章的文采,使论证具体有力。
B.材料一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谈到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又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及我们要怎样做,逻辑清晰。
C.材料二以“康庄大道”来比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平坦无阻,充满希望。
D.材料二相较于材料一而言,更具有抒情意味,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中国式现代化前途光明的自信,具有感染力。
3.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难点、卡点、堵点”的一项是(3分)()
A.产业结构偏重于低端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未来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和附加值。
B.思想观念存在一定的肯定偏见和固化思维,导致我们对其他文化和社会组织不甚了解,缺乏对外交流的机会。
C.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西方现代化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历史趋势与结构需要不相适应的部分愈发凸显。
D.现代化转型离不开社会大众的参与,但现代化始终漂浮于社会精英之中,大众阶层特别是广大农民被悬隔于外。
4.我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4分)
5.毛泽东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谈及我国的文化建设时说:“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时至今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依然注重中华文明。我们为什么要在现代化建设中注重中华文明?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可怜虫
狄更斯
扰乱了女总管房间里静谧气氛的那个老婆子,担任报丧人的角色倒是挺合适的。她因为上了年纪而弓腰曲背,手脚颤颤巍巍地不由自主,她那变了形的脸现出一副努嘴斜眼的丑相,与其说这是造化之功,毋宁说像一张信笔乱涂的漫画草稿。
那个干瘪老婆子步履蹒跚地穿过甬通,登上扶梯,咿咿唔唔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