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447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写下了著名的《诗学》。他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悲剧”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中国的戏曲理论,无论是明代的汤显祖还是清代的李渔,阐述的重点都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
  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
  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苏联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船下要装小轮子。小轮子必须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小船要十二个人推着走,用鼓风机向口袋里吹胀了气,以此形成翻滚的波浪……使用的槽是锡制的、空心的,在空心的槽里灌上一半水,摇槽时里面的水便会动荡,发出典型的威尼斯河水的冲击声。”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
  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如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
  中西舞台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赏的异趣。
  西方看戏剧的观众十有八九是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他们努力设身处地地沉浸到剧中去,做一个“事件过程”的偷窥者或目击者。在戏剧的剧场里,观众的神情始终是关注的,观众席上始终是寂静的,大家都在悄悄地“偷看”台上发生的“事件”。观众即使被“事件”触动,也不敢即席发声与伙伴交流,就像在现实中不敢打扰旁人的生活一样。走出剧场,他们感受的焦点在于,评判演员和情节“像”还是“不像”,反思自己“知”还是“不知”。如果“知”了就不再进剧场。西方戏剧及类似样式的艺术,一般很难吸引没有偏爱的回头客。
  中国观众到剧场里去看戏,与其说看戏曲故事,不如说看演员能力。老练的观众常常不以戏曲故事作为看戏的选择,而以某一个演员的演技作为看戏的选择。中国戏曲剧场中,名演员的折子戏(剧目中最能表现其演技的片段)专场往往比完整的戏曲故事演出更能吸引人。重演技的结果锻炼出了演员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如青年演员能扮演老年;老年演员能扮演青年;男演员能扮演女人,如京剧的梅兰芳;女演员能扮演男人,如越剧的徐玉兰。这种强调表现力而不重客观真实的舞台准则,是西方戏剧闻所未闻,不敢想象的。
  (节编自陈伟《中国戏曲点燃布莱希特的理论火花》)
  材料二:
  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画筌》里一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观众看戏剧大都抱着认知的目的,关注的核心是演员和情节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收获的是“知性”。
  B.中国戏曲的舞台准则强调表现力而不苛求客观真实,戏曲情节在客观真实性上远不如西方的戏剧。
  C.中国戏曲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与清人《画筌》里关于画面空间的理论相通,这说明前者受到了后者的启发。
  D.中国舞台上一般不设置逼真的布景,为的是不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表现剧情。
  2.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中国戏剧舞台空间“虚实相生”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白雪阳春都妙句,高山流水自知音。             B.舞台方寸悬明镜,优孟衣冠启后人。
  C.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             D.三五步遍行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3.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倡导戏剧改革,吸收各国戏剧艺术经验,在导演《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时,在舞台上表现随军女商贩大胆妈妈跟着大军转战欧洲,却让演员拉着小篷车只走了几圈。布莱希特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他的做法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舞会之后
  列夫•托尔斯泰
  “你们是说,一个人本身不可能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问题全在环境,是环境坑害人。我却认为问题全在机缘。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人人敬重的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就这样说起来了。
  “拿我自己来说吧。我的整个生活一夜之间,或者不如说,在一个早晨,就起了变化。
  “当时我正在热烈地恋爱。她叫瓦莲卡,十八岁的时候,她简直能叫人入迷。那时候我是一所外省大学的学生,我的主要乐趣在参加晚会和舞会。正当我狂热地爱着她的期间,我在谢肉节的最后一天参加了本省贵族的舞会,主人是一位忠厚长者,一位豪富好客的侍从官。这次舞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