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450字。
河北省沧衡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三、六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发展,积淀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标识,也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宝贵资源。
一部中华经典诗文的历史,就是承载、展示中华民族情感与智慧的历史,贯穿其中的是礼乐精神。“礼”规范着人们的言语行为,也规范着人们的心理情感;“乐”则通过内在情感的交流,达到群体和谐的目的。在经典诗文中,自然的情绪升华为人际的和谐情感,自然的感官升华为充满温情的艺术感受,其目的是陶冶和塑造“发乎情止乎礼”的性情。中华民族特有的情感趣味、美学传统与人生智慧就是这一理想的外化形态。其中,古代经典诗文最为精准、细腻、全面地呈现了对社会与人群的心灵滋养和智慧熏陶。这里既有个体强烈的情感抒发,又有社会理性的自觉遵循;这里蕴藏着难以言尽的思辨与智慧,蕴藏着个体对自然、人生、宇宙的深情与追问。它们共同沉淀在含蓄蕴藉、温柔敦厚的文学文本中,对中华民族的情感培育、性格养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在经典诗文中,在文学家的精神世界里,才有壮怀激烈的人生奋进,才有飘逸洒脱的超越追求,这使他们的诗文迸发出既雄阔壮美又清俊超然的万千气象,而这正是中华经典诗文生命智慧的特有魅力。生命是短暂的,时间是永恒的,人生由此开启了生命之思。在经典诗文中,时间被赋予情感的厚度,情感被赋予时间的长度,对生命的忧思焕发为激昂的青春,转换成艺术之美,生命也因此更加灿烂。
这就是传统文化、经典诗文的力量。事实证明,只要我们真正讲透、讲懂传统文化里的哪怕一联诗、一个场景、一段故事,人们就会记住一辈子,甚至受用一生。对许多人来说,中国文化的象征非常具象,可能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样的话,就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样的诗,就是“郑和七下西洋”这样的故事。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绵延不绝,生机勃发,离不开天下为公、四海一家、孝悌忠信、协和万邦等一系列理想观念、价值追求。这些精神内涵深深埋藏在诗句中,成为刻印在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就是要以通俗化、大众化、艺术化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激活每个人心中的中华文化基因,让人们从中获取知识、汲取营养、吸取智慧,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生机与活力。
(摘编自康震《用中华诗文滋润心田》)
材料二:
在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生活方面,诗词有它的独特优势。其一是广泛的接受人群。在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并取得冠军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了许多诗词同好,发现古典诗词直到今天依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接受土壤。其二是亲切的接受形式。阅读诗词不需要正襟危坐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经典的任何一篇诗文,都贯穿着“礼”和“乐”的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与智慧。
B.为了陶冶和塑造“发乎情止乎礼”的性情,经典诗文将自然感官升华为充满温情的艺术感受。
C.古代经典诗文文本含蓄蕴藉,温柔敦厚,全面地呈现了对社会与人群的心灵滋养和智慧熏陶。
D.刻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包含天下为公、四海一家、孝悌忠信、协和万邦等精神内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俗化、大众化、艺术化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能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B.中华文明的一系列理想观念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绵延不绝、生机勃发的重要原因。
C.诗人们都很伟大,是因为他们虽和我们一样有烦恼和挫折,却能永葆向上之心,彰显韧性之骨。
D.古典诗词在想象力、审美风格、文本范式和结构能力等方面,给予了现代诗歌以借鉴学习之处。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古典诗词具有广泛的接受人群的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各行各业的诗词爱好者涌现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
B.休闲广场上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在玩诗词猜谜游戏。
C.中秋月夜,家庭成员开展“诗词接龙”活动。
D.中小学语文教材里古诗文比重显著增加。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
5.某中学团委将举办“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作为主持人的你,如何向大家阐释中华经典诗
文的力量?请根据材料一拟写提纲。(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春桃①(节选)许地山
春桃进屋里,向高已提着一桶水在她后面跟着走。他用快活的声调说:“媳妇,快洗罢,我等饿了。今晚咱们吃点好的,烙葱花饼,赞成不赞成?若赞成,我就买葱酱去。”
“媳妇.媳妇,别这样叫,成不成?”春桃不耐烦地说。
他知道妇人有点不高兴了,便转口问:“到底吃什么?说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