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420字。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应制文学并非文学主流,但它确实流淌在浩瀚的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之中。以诗为例,南北朝沈约有《三日侍凤光殿曲水宴应制诗》,清纳兰性德有《拟冬日景忠山应制》,等等。就体类而言(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而言,应制文学常常是被否定的,这类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仍占重要地位,具有经典特质
  丹纳认为文学经典作品有两个最主要的思想特征:一是最高尚的心灵达到了其时代的最高真理,二是表现了人类共同的感情。应制文学就具有这样的特质。比如汉赋实质上是对汉一代人精神特质的把握,它体现了汉代鼎盛时期那种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主流文化精神。仪平策说,汉大赋就是宏大广阔、统一强盛的汉代社会现实和士人文化心态的一种文学反映,而并非单单满足统治者需要的“庙堂文学”。
  从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实际情况来看,艺术审美要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扬审美理想,一是艺术表现方式具有开创性或独特性。前者要求思想境界的崇高和艺术趣味的高雅;后者要求艺术表现方式的开拓和创新,使作品内容得到完美而恰到好处的表现。可以说,不仅具有传统评价中的“雅俗结合的典范”“文采繁华”“音乐美感”等价值,而且它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它整齐的句式、华美的词藻、对称的结构等特点将形式美的规律在文学中的应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就应制文学作家而言,司马相如、沈约、谢脁、温庭筠、韦庄等,他们作品的审美价值也比较高,甚至还得到了文学史家的青睐。
  应制文学涵括内容较为广泛,每一种文体都有其诞生的特定背景,同时它对民族文化精神,缠绵悱恻的风格。不仅如此,其影响范围还涉及词以外的其他文学体裁,花间词开启了宋词婉约派的先河,为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文学经典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对塑造民族的灵魂和人格、表现民族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我们善于反思,摒弃一些狭隘的评判标准,采用多学科的研究视角与方法,这就意味着我们应当给应制文学一个合理的定位,它不应该也不会被文学史忘记。
  (摘编自第环宁《文学遗产中的应制文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是否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是评判文学好坏的传统标准,非主流文学常因此而被否定。
  B.汉赋体现了人类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主流文化精神,可以表现人类共同的感情。
  C.应制文学历来被认为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再现社会经济状况,并影响后继文化。
  D.花间词不仅成为宋代诸多词人借鉴的对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元曲和明传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以诗歌为例,强调应制文学存在价值,提出应制文学具有经典特质、也是文学遗产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引用仪平策关于汉大赋的论断,证明作为非主流文学的应制文学也具有文学经典的特质。
  C.文章从文学作品具有的思想特征、艺术审美要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角度论证应制文学的经典特质。
  D.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直接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最后加以强调,表明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把应制文学简单地理解成满足统治者需要的“庙堂文学”,就会忽视它所具有的文学经典特质,不能对其客观评价。
  B.《滕王阁序》作为骈文的代表,不仅展现出句式整齐、辞藻华美、结构对称的形式美,而且还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
  C.“西昆体”的诞生,是应制文学对审美精神锻造产生深远影响的明证,它吸收花间派的精髓
  D.在作者看来,应制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种积极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将它从文学史中排除。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东北黑土地含碳量高、土壤质地疏松、适耕性好,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然而,由于高强度开发利用和用养失衡,以及风蚀和水蚀严重等因素,黑土地的生态和生产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退化。
  2007年以来,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团队通过借鉴引进模仿自然的国际保护性耕作方式,为吉林省的梨树县研发并创建了“梨树模式”,有效保护了黑土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