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990字。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和古诗词诵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建筑通过反映历史来体现它的文化价值,具体包含了政治、艺术、文化、科技等,非常全面。所以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本民族古建筑中的物质与非物质的遗产。另外,古建筑之所以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是因为它作为历史的载体,在躯干上留下了历史的印记,如果把它修缮得像新的一样的话,它的历史印记就消失了,所以在保护古建筑时就应该按原样保护。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梁思成先生对古建筑保护方面提出了“修旧如旧”的理念。他说,考古学家发现一个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铜镜,他们绝不会把镜子上面的铜锈擦掉,因为上面的铜锈就是历史的见证,擦掉如新就和我们现在的镜子没什么两样,它的价值也就消失了。因此,我们的古建筑保护也应该这样。梁先生为此还举了一个恰当又生动的例子,他在一次报告中说自己在抗战时,牙齿全坏了,牙科医生为他镶了一副微微发黄的假牙,这就叫作“修旧如旧”。我们保护古建筑是让其延年益寿,不是返老还童。
  (摘编自苏丹丹、王静《浅议中国古建筑保护》)
  材料二:
  新京报:请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预防性保护”?
  张涛:针对古建筑倒塌或存在肉眼可见病害的修缮,属于“抢救性保护”。而“预防性保护”会将所有的文物纳入预防性保护体系,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处理。这种提前的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地将严重的病害扼杀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保护本民族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就是保护古建筑,这是因为古建筑包含了政治、艺术、文化、科技等全面的文化价值。
  B.“抢救性保护”是针对古建筑倒塌或肉眼可见的病害进行修缮;“预防性保护”是针对未出问题的文物进行体检,提前保护。
  C.“预防性保护”可以有效预防古建筑遭受严重的病害,从而减少对古建筑的大修情况,已在全国先进保护地区进行推广与应用。
  D.利用微钻阻力仪将一根针从古建本体探进去,可以看到仪器呈现的图谱,帮助工作人员判断古建筑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加点词语“延年益寿”是指通过对古建筑的保护或修缮,古建筑能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周期。
  B.仅凭肉眼及传统工具很难准确判断古建筑是否存在病害以及病害的具体情况,会为古建筑带来安全隐患。
  C.数字化技术对古建筑的保护有诸多积极作用,但也不能完全取代人工技术,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拥有更好的保护效益。
  D.材料三以古建筑色彩的研究为例,目的是论述数字化技术在探索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的建构优于传统手段的观点。
  3.下列选项中的有关内容,不属于“预防性保护”的一项是(    )(3分)
  A.对重点文物保存设施进行防震减震改造,配置防震展具、柜架等保存设施,提升防震水平,确保文物安全。
  B.通过科学管理、风险预防、日常维护等手段及时降低或消除各种风险影响因素,以期长久保存,全面保护。
  C.对承德避暑山庄17处园林遗址进行历史原貌复原,让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古老建筑换一种方式“复活”。
  D.许昌市博物馆对库房、展厅、修复室等文物保存环境进行质量监测与调控,建立完善的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
  4.材料二中第二问与第三问在提问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说明。(4分)
  5.云冈石窟位于我国山西省大同市内,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内部的石雕能够代表5世纪美术雕刻的巅峰,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价值,但目前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现在要运用数字化技术对云冈石窟进行保护,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复活(节选)【注】【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有一种迷信流传很广,它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固定的天性:有的善良,有的凶恶;有的聪明,有的愚笨;有的热情,有的冷漠;等等。其实人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说,有些人善良的时候多于凶恶的时候,聪明的时候多于愚笨的时候,热情的时候多于冷漠的时候,或者正好相反。但要是我们说一个人善良或者聪明,说另一个人凶恶或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