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410字。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类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    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B.君子喻于义(知晓,明白)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受)
  C.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恻隐之心(哀痛,怜悯)
  D.则弗能攻(研究)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鼓励)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损失)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萌芽,发端)        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考察)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受)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一概,一律)          虽父之不慈子(即使)
  C.饥者则食之(让……吃)                  埏埴以为器(黏土)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盛土的竹筐)        复众人之所过(弥补)
  D.天下归仁焉(归顺)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鼓励)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德义不修(培养、学习)
  二、情景默写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
  (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是“                    ,                     ”。
  (3)《大学之道》中,写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精详的句子是“                    ,                     ”。
  (4)自我夸耀常常只得一时风光,难以维持。《老子》中的“                  ,                     ”正好说明这个道理。
  (5)《老子》中以大树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是“                   ,                     ”。
  (6)孟子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文中善于运用比喻说理,“                 ,                    ”采用喻证法将“扩而充之”的意义深入浅出地进行了阐述。
  三、小阅读-课内
  4.我们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