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6题,约15070字。

  江苏省盐城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经理
  赵树理
  小经理叫三喜,是村里合作社的经理。说他“小”,是年纪小,才二十三岁。这三喜从小就是个伶俐孩子,因为家穷,从小没有念过书,不识字,长大了不甘心,逢人便好问个字,也认了好多。不过字太多了,学起来跟学别的不一样,他东问西问,数起数来也认了好几百,可是一翻开书,自己认得的那些字都不集中,一张上碰不到几个;这是他最不满意的一件事。
  三喜入共产党,只比他当经理早三天。八月间村里开斗争会,斗争合作社的旧经理张太。
  原来这张太是个放高利贷起家的,抗战以前在村里开了个小杂货铺。张太根本不凭卖货赚钱,就凭的是放债。一九四二年实行减租减息,张太就只剩了一些收不起来的账尾巴,送了个空头人情,说“本利全让”,有些人还以为人家很开明,叫人家当本村合作社经理。人家当了经理以后,光人家一家的股本比一村人的股还多,生意好像又成了人家的,人家拣赚钱的买卖干,村里人仍是要啥没啥,村里人对这事不满意了好几年,直到去年八月才又翻起来。翻起这事来以后,三喜连觉也睡不着,又是找干部,又是找群众,发动东家,发动西家。赶斗倒了张太,共产党的小组长把三喜的积极活动情形报告了支部,支部就派这小组长去和他谈入党的话,问他入不入,他说:“入入入,斗争了这么一回,连个共产党员也不算还行吗?”
  “众人是圣人”。三喜自参加了这次斗争,共产党看起他来了,群众也看起他来了。张太一倒,合作社就得补选经理。头一天晚上提起选经理这事,每个人差不多都想到三喜身上,三喜一看这风色,一颗头好像涨有柳斗大,摆着两只手说:“不行。”可是也抵抗不住大家的“拥护”。他说:“我不识字。”大家说:“都不识字。”他说:“我两口人过个日子,实在没工夫。”大家说:“大家帮你生产。”他再没有说的。
  说“不识字”,说“没工夫”,都只是表面上一个说法,实际上是他怕使用不了王忠这个掌柜。王忠这个人跟张太是一伙,伺候了张太半辈子。这次斗张太,也捎带了王忠一下,不过他只是穿黑衣保黑主,因此大家只叫他反省了一下,没有动他的产业,还叫他当合作社掌柜。大家虽是这样决定了,三喜的思想上一时转不过弯来,总不想跟王忠共事。再者三喜自己也不懂生意,又要向王忠领教,又怕受王忠的捉弄,因此不敢领这个盘。
  大家选起他来以后,他去向支部提出困难,支部说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三喜“最不满意”他认识的字不都在一页纸上出现的幼稚想法,是因为他见识浅。
  B. 张太在减租减息活动中送了个空头人情,村里人误以为他觉悟高,推举他为合作社经理。
  C. 三喜对张太只拣赚钱买卖干感到不满,翻起这件事,发动村里人展开了批判和斗争。
  D. 三喜成功改造了王忠,不仅得到群众的认可和赞扬,连党支部也给他记了一大功。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经理”中的“小”没有蔑视的意味,主要表现作为合作社经理的三喜年岁较小,和大家对他的认可。
  B. 小说写三喜入党的情节时,地域特色明显的口语,既深刻揭示了人物心理,也使人物具有时代感。
  C. 合作社作为故事的主要场景,使情节更紧凑,更能真实再现社会背景,也让读者更易理解人物间的
  矛盾。
  D. 装病上班后的王忠的心理变化明显:最初是想看笑话,看了记账本后很吃惊,最后是决心要好好工
  作。
  3. 小说介绍张太起家和发家的内容在情节结构上有何具体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4. 小说如何借用王忠这个人物来刻画三喜的?这些内容分别体现了三喜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
  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明君使事不相干,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