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650字。
浅谈交际中的语言得体
   临海市大田中学   卢志敏

[内容摘要]
语言得体属于广义修辞学的范畴,要做到交际中语言的得体就必须合乎交际情境,即语境,(包括主观语境和客观语境)要使得交际语言得体,首先,要看清对象,因人而异。其次,要注意场合,做到审时度势。第三,是要找准时间,分清先后。第四是要注重目的,有的放矢。还有是,文明礼貌,临机应变。              
如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语言得体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除了必备的语言基础,更需要世事洞明,人情练达。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和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
[关键词]  交际  语言  得体  语境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修辞学》中说过:“既不要把重大的事说得很随便,也不要把琐碎的小事说得冠冕堂皇。对于一些平凡的普通名词,不应加上一些漂亮的修饰语,否则就会显得滑稽。……在表现情绪方面,谈到暴行时,你要用愤怒的口吻;谈到不虔诚或肮脏的行为时,你要用不高兴和慎重的口吻;对于喜事,要用欢乐的口吻;对于可悲的事,要用哀伤的口吻。”说的其实就是要根据场合、对象、目的、表达方式等差异,做到语言得体。确实,语言运用是否得体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语文素质,更是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处身立世。
相传清代的年羹尧远征新疆时,抓获了三个人:一文官,一武官,一师爷。问斩前用一个问题考他们,猜对了不杀。那问题是:“猜我会不会杀你。”武官抢先说:“大人不会杀我的。”年羹尧说,“猜错了,杀!”文官一见便立马说:“大人是要杀我的。”“那就要成全你”年羹尧说。只听师爷从容地答道:“大人杀我,显示了大人的威;大人不杀我,显示大人的德,大人不管杀不杀我,都是英明的。”“这话我爱听”年羹尧笑了。于是留下了师爷。师爷之所以能留下来全在于他能“审时度势”用语得体巧妙。这类例子很多;象“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给人的印象是截然不同的。如此说来,语言的得体与否不再是纯粹的语言游戏。
那么,什么是“得体”,得什么“体”呢?我认为这里的“体”可以认为就是语境;得体就是言语表达合乎交际情境。
我们知道交际语言根据表达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口头语体又可分为谈话语体、演说话体和论辨语体等;书面语体又可分为公文语体、应用语体、科技语体、政治语体和文艺语体等。不管是口头语体还是书面语体,由于本身具有的情景性、互动性、综合性,所以,首先是要看清对象;其次是辨明场合;再是抓准时间。相比之下,书面语体要更加讲求严密和系统性。具体地讲,公文语体,表达要庄重、严谨、准确、简明;科技语体则讲求客观性、逻辑性;文艺语体则是追求形象性,而政论语体最大的特点是鼓动性和综合性。这些语体之所以讲求这些,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