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90字。
古诗词诵读《无衣》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①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边楚。寡君失守社稷,越②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逮③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节选自《左传•定公四年》)
【注】①复:同“覆”,颠覆。②越:流亡。③逮:及至 ,趁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构怨于诸侯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君之所知也
C.敢以烦执事 以其无礼于晋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共其乏困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 ④阙秦以利晋
⑤越国以鄙远 ⑥夜缒而出
⑦既东封郑 ⑧既东封郑
A.①②/③⑤/④⑦/⑥ B.①④/②⑦/③⑤/⑥
C.①⑤/②③ /④⑦/⑥ D.①⑤/②③/④⑦/⑥
3.下列各句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夫晋,何厌之有
D.敢以烦执事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B.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C.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D.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5.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执事,办事的官员,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文中指秦穆公。
B.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其中以“公”级别最大。由此可见,齐桓公的位次高于晋侯。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用于古代诸侯或帝王的谦称,他们有时也自称“孤”,谓自己不能得众,称“不毂”,即不善。
6.翻译下列句子。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暇,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3)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