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5750字。

  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 11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温馨提示: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洗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 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 法、 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 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 内以修身, 充实仁德,外以济民, 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 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 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 而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 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朴,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
  材料二:
  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 “保合” “中和” “太和”, 孔子讲“合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 守静笃”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
  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道成为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主要思想流派,是因为双方主张截然不同,既对立又互补。
  B.法、阴阳、名三家灭绝的原因是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他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的思想。
  C.“国学”并不只是指儒家学说。儒道互补,佛教加入,鼎足而立,才能真正筑牢“国学”的根基。
  D.殷周之际出现的人道主义思潮是诸子百家思想的源头,规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讲究“内圣外王之道”,道家追求“顺任自然之性”,二者人生态度不一,但是其本质内核是完全一样的。
  B.在生命与理想不可兼得之时,儒家的杀身成仁之举,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
  C.如果中华原创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让佛教中国化,就没有儒、道、佛合一。
  D.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并不顺利,经历了从被孤立到逐渐与儒、道融合的漫长时间。
  3.材料一说儒道两家有“鲜明对比”, 以下不属于其“鲜明对比”依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的人生观是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是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C.儒家崇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从容中道,主张凡事要合理、合时、合情;道家崇尚质朴无华、超然自得、少私寡欲,主张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
  D.儒家致力于构建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体系;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
  4.材料二在论证方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
  5.为何诸子百家中只有儒道两家独存?请结合材料,阐述其原因。  (6分)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第二次探监
  列夫•托尔斯泰
  典狱长站起来,走了出去,于是剩下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两个人了。
  对于聂赫留朵夫来说,关键性的时刻到了。他一直在责备自己,上次见面没有对她说出主要的话,也就是没有说他要和她结婚,现在他下定决心要告诉她。她坐在桌子的一边,聂赫留朵夫坐在对面。屋里很亮,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在近距离内看清了她的脸,看到了她眼角、嘴边的皱纹和浮肿的眼皮。他比以前更怜惜起她来。
  他用臂肘支着身子,紧紧靠在桌子上,说:“要是这状子不顶事,那咱们就告御状。凡是能做的,咱们都要做到。”
  “是啊,要是以前有个好律师就行了……”她打断他的话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