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8630字,答案扫描。

  万源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语 文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文学意境论早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见端倪,盛唐之后开始全面形成。王昌龄的《诗格》甚至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文中说: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段话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分析了意境创造的三个层次。认为要写好“物境”,必须心身入境,对泉石云峰那种“极丽绝秀”的神韵有了透彻了解之后,才能逼真地表现出来;描写“情境”需要作者设身处地地体验人生的娱乐愁怨,有了这种情感体验,才能驰骋想象,把握情感,深刻地把它表现出来;对于“意境”,作家必须发自肺腑,得自心源,有真诚的人格、真切的发现,这样的“意境”才能真切感人。
  他还探讨了意与景的关系,提出“诗不可一向言理,皆须入景,语始清味。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这些都是前无古人的深刻见解。王昌龄之后,诗僧皎然又把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提出了诸如“缘境不尽曰情”“文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题,全面发展了意境论。中唐以后,刘禹锡提出了“境生于象外”的观点。晚唐司空图对此加以生发,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进一步扩大了意境研究的领域。至此,意境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构架已经确立。总的来说,它有两大因素、一个空间,即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这就是所谓“境”。
  此后,意境论逐渐成了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重要范畴,历代都有学者文人对它作补充、发挥,清末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者。可是,由于意境概念历经千余年的沿革变化,更由于南宋以后意境与境界概念的混用,其内容更为丰富复杂。有人统计它几乎有四大类十种以上的涵义和界说。主要有“情景交融”说,“典型形象”说,“想象联想”说和“情感气氛”说。意境几乎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综合性概念。理论发展的教训告诉我们,当一个概念被引申得无所不包时,也就失去了理论意义。所以,我们主张以意境创立时的基本意义为准,来界定意境概念的内涵,让意境作为一个表意单纯的概念进入现代文艺学,而把此外的诸多含意,让给更为宽泛的概念“境界”去承担,从而区分“意境”与“境界”的不同。这样,我们才能对意境作出适当的界说: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摘编自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意境概念的形成与界定》,有删改)
  材料二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由于它直接关系着意境的生成,所以古人在这方面研究得十分深透。南宋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情景相融而莫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中的概念,王昌龄在《诗格》中直接使用了这个概念,标志着文
  学意境论的全面形成。
  B.王昌龄探讨了意与景的关系,认为一味写景和一味言情都“无味”,只有景和情融合在一
  起才“得其真矣”。
  C.刘勰、钟嵘、王昌龄、诗僧皎然、刘禹锡、司空图等人的不断拓展和生发,使意境论确立
  了基本内容和理论框架。
  D.意境的概念由于历经千余年的沿革变化,内容变得丰富而复杂,有人统计它几乎有四大类
  十种以上的涵义和界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意境论在古代逐渐成了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历代的学者文人都对它作补充、发
  挥,其中王国维是集大成者。
  B.材料一认为“意境”和“境界”是有区别的,“境界”比“意境”的概念内涵更为宽泛,也承担了
  更多的含意。
  C.材料二介绍了情景交融的类型:景中藏情、情中见景和情景并茂。用这三种意境创造的表
  现特征形式就可以写出上乘的作品。
  D.范晞文和王夫之的论述都认为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方式,而且好的诗人还能够做到“景
  中生情,情中含景”。
  3、下列选项,属于“情中见景式”的一项是(    )(3分)
  A.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B.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C.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D.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4、请结合第一则材料,给“意境”下一个定义。(4分)
  5、王国维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登高》的首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搭  车
  梁衡
  我笫一次搭车是搭的马车,当时我们七八个大学生在内蒙古河套农村劳动锻炼,房前正守着一条沙土公路。路上汽车很少,多是马车。我们的驻地离公社、医院、供销社等行政中心大约有五里地,常有些小事要去办。最方便的出行方式就是在路边搭车,只要一招手就能跳上一辆,好像这就是我们的专车。因为这是一条固定的路线,时间长了与车倌也混熟了,话也多了。他们总爱向我们打听城里的稀罕事儿,我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