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40字。
第一单元第二课 《包身工》导学提纲
班级: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导
1.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文本,了解包身工悲惨生活的真实性。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插叙,思考对包身工作制度的批判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重点赏析,鉴赏以点带面写法的艺术作用。
4.文化传承与理解:知人论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人权观。
1、识作者
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现代著名剧作家。早年参加五四运动,从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留学期间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著作,并接触日本共产党,参加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1927年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同鲁迅等人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发起组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先后任《救亡日报》总编辑、重庆《新华日报》代总编辑等。为中国戏剧、电影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2.探背景
文章反映的是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现实。当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 在日本 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衰败,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困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孩子被诱骗到上海来左包身工。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规模地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包身工是旧中国工厂中实行的一种定期卖身的雇佣制度。首先实行于日商在华的纱厂,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残酷的奴役制度。包身工一般多为农村来的女童工。包工头给予她们的父母或保人极少的“包身费”,订立包身契约。包身期间,包身工没有人身自由,一切听命于包工头,不准回家,不准到其他厂家劳动,全部工资归包工头所有。包工头仅提供极差的食宿条件,她们却要承受长年累月的高强度劳动,有了疾病也得不到及时救治,不少人被折磨致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包身工制度。
【导学流程】
一、自学梳理--思
1. 明确字音
1.明确字音。
夏衍( ) 水门汀( ) 弄堂( ) 褴褛( )
譬如( ) 契据( ) 铁锭( ) 籼米( )
搽粉( ) 蹒跚( ) 皮辊( ) 执拗( )
2.解释词语。
横七竖八:
土头土脑:
里应外合:
不假思索:
一听天命:
3、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6)包身工起床情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