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010字。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运用(每小题2分,共14分)
班级举办了“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综合性实践活动并准备将成果集结成册。请你作为编审小组的成员之一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小语同学的演讲稿节选,请修改完善。
新时代的中国人民,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非凡”的抵达【甲】向上,冲上九(xiāo),从300公里到4亿公里,嫦娥、祝融、羲和……曾经的神话变成了现实!中国人的宇宙探索抵达了曾经可望而不可(jí)的浩瀚苍穹【乙】向下,潜入深海,中国载人潜水器抵达马里亚纳海沟,在海洋最深处探索更多的未知,领略更多的风景。向山而行,翻越崇山峻岭,中国高铁以非比寻常的速度抵达一个个偏远山寨;向海而行,跨越广袤海洋,中国跨海大桥以多项世界之最的技术创造抵达创新高峰。中国人民心怀梦想,脚步不停,开辟出条条“中国路”,实现了追寻千百年的目标,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
几千年来,自强不息的精神早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成为激励中国人奋勇争先的不懈动力。作为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炎黄子孙,我们更应自强不息,用奋进与拼搏使我们的明天更加光辉灿烂。
(1)小语对文段中拼音处该使用的汉字和加点字的读音拿不定主意,请帮她指出有误的一项( )
A.“九xiāo”,意思天之极高处,“xiāo”应写作“霄”。
B.“jí”,在此处是接近、靠近意思,应写作“即”。
C.“载”,在此处的意思是装载、承载,应读作“zǎi”。
D.“瞩”,意思是注视,应读作“zhǔ”。
(2)小语对【甲】【乙】两处该使用的标点符号有疑问,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乙】。B.【甲】。【乙】。C.【甲】,【乙】;D.【甲】。【乙】;
(3)有同学想知道“中国路”在文段中的含义,请你帮忙作出解释。
(4)你发现最后一句中画线处表达欠妥,请修改在下面。
2、小文同学发现清华大学的校训中含有“自强不息”这一词语。他搜集到相关刻石图片并准备介绍给大家。请帮他将介绍语补充完整。(括号处填字体)
如图是清华园内的校训刻石图片。……从字体来看,这几个字方正规整,不少人认为是楷书,但仔细观察,从“不”“息”“德”等字的笔画中可以看出,这些字具有( )的特点。
3、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雄心壮志,小明撰写了一副对联,但有几处词语需要进一步推敲。请根据给出的内容,帮他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
上联:厚德载物,携 ① 而 ② 下联:自强不息,怀 ③ 以 ④
A. ①宏图 ②高歌 ③壮志 ④远望 B. ①壮志 ②高歌 ③宏图 ④远望
C. ①壮志 ②远望 ③宏图 ④高歌 D. ①宏图 ②远望 ③壮志 ④高歌
4、编审组精选了几名同学的活动感想,其中修辞方法或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演讲比赛中,选手们断章取义,慷慨激昂,精彩的表现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B. 演讲比赛的选手令我印象深刻,他们能言善辩的口才和随机应变的智慧真是令人佩服。
C. 这次演讲,让我认识到自强不息应成为我们中学生的精神底色;拥有了它,就拥有了前行的力量。
D.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自强不息就是踏实勤勉的坚持,是愈挫愈奋的拼搏,是无惧无畏的进取。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默写。(每两空1分,共4分)
5、(1)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 , ”两句,以自然之景隐喻仕途的艰难,表现出诗人无限的惆怅。
(3)面对“凭栏大恸数场”的滕子京,范仲淹以“ , ”的“古仁人之心”进行劝勉;面对身边的初三学子,你会用怎样的诗句鼓励他们呢?请写下来: , 。(本套试卷出现的诗句除外)
(二)(共7分)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6-7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本诗起笔通过“ ”“ ”等词语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写出自己长年被贬的不幸遭遇,接着抒发心中感慨,最后扣住题目,表达 之意。(3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