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1500字。
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3.12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论语》文学表达方式的意义
孔子主张“述而不作”,以整理、传播“六经”为自己的事业。因语录直接记录孔子的原话,比转述更为真实可信,因此《论语》成为后世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材料。
在《论语》中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不多,一般将他人的问话改为陈述句式,重点突出孔子答语。有学者认为孔子在日常教学中缺乏讨论,我认为这只是从《论语》文本所看到的,至于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讨论是值得商榷的。况且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师徒在一起讨论的场景。另外“颜渊季路侍”一节,也可以看到讨论的场面。只是这样的讨论往往以孔子的总结结束,这种总结往往不会明确指出谁对谁错,而是另辟蹊径,启发学生们进一步去思考。
《论语》中出现很多的评论性话语,由于言说对象的不同,孔子所评论的多是自己的学生,所以他可以不留情面地批评学生,这样的例子很多。其次孔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多半是为了给弟子们树立一个可供学习的道德楷模,因此这种评论带有指示性的作用。《论语》中所体现的个人存在或者“为国”,或者“为家”,或者为“礼”。樊迟问稼遭到孔子批评,原壤无所作为也遭到孔子责骂,至于长沮、桀溺、接舆等人在孔子及弟子眼中也算是社会的另类了。
暗示性的表述方式与孔子的教育方式大有关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主张启发式教学,点到为止,最要紧的是靠学生自己的领悟。这一点与后来禅宗的“悟”有同工异曲之妙,因每个人的智识和领悟能力不同,因而学习成果也因人而异。暗示性的基础在于话语的权威性,以孔子的博学和在弟子心目中的地位,这种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孔子以天下为大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处世态度无疑也赢得了学生的尊重。而《论语》本身的编辑动机之一也是为了重塑固化这种权威性。
孔子对事物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因此他的评论往往呈现出随意性的特点。这在《论语》中例子较多,例如对君子的论述,随时随地会有不同的表达,因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作出解释。不同的价值标准自然有不同的言论,但这种价值标准恰恰隐含在文字背后,只有通过不断揣摩才能领会其中的含义。这就容易理解为何孔子对同一人会有不同的评价,就是因为孔子所评论的价值角度不同。
有时孔子还采用不评论、不回答、不接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这正是将《春秋》“微言大义”的方法应用到生活中。
后人在解读《论语》之时,用治经的方式来解释,很大程度上借助想象。而《论语》文本本身所呈现出的开放式特点,也适合这一方式。首先,记录体由于篇幅所限,能提供的对话背景极为有限,这就为合理的推测想象提供空间。其次,不同个体通过对文本的反复诵读体悟,难免会有新的观点。再次,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实践也需要对文本进行重新诠释,以使经典重新焕发活力。经典的作用不是用来装饰,而是拿来应用,否则经典就会沦为陈规陋据,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绊脚石。
随着时代的发展,《论语》的记录体形式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局限性,特别是各个学术流派纷纷兴起之后,出于论辩说理的需要,篇幅更长,更适合雄辩的其他文体纷纷出现,但记录体的影响却不容忽视。
(摘编自付体超《文体视角下的<论语>研究》,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论语》中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不多,有学者认为孔子在日常教学中缺乏讨论,作者认为这个观点是有待商榷的。
B.《论语》中孔子所评论的多是自己的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都是为了给弟子们树立一个可供学习的道德楷模,这种评论带有指示性的作用。
C.孔子的博学和在弟子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孔子以天下为大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处世态度,让孔子有了话语的权威性。
D.《论语》的记录体形式因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呈现出其局限性,不过它对其它文体的意义却仍然深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人解读《论语》时采用治经的方式,这与《论语》本身所呈现的开放式特点是分不开的。
B.后人可以通过合理的推测想象来解读《论语》,同时在解读时也需要对文本进行重新诠释,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C.作者认为在解读经典时,要融入新思想、新观点,这一看法与孔子“述而不作”的主张是不谋而合的。
D.孔子对同一人会有不同的评价,源于孔子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这也使得他的评论往往呈现出随意性的特点。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本文作者所认为的“孔子评论具有随意性”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樊迟问仁。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B.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C.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D.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4.请结合本文第4段,分析下面材料中孔子教育方法的特点。(6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篇第一》
(二)现代文阅读二(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5-7小题。
文本一:
算细账
乔叶
叔叔仍是隔三岔五地打来电话,主题永远是盖老房,核心永远是算细账。前些时候的重点是结构设计。因只有三间宽的地皮,老宅就成了细长的一块。叔叔说他找了好几拨人商量方案,共同的结论是:房子必须换个朝向,就是面对着路,坐东朝西。这样的话长就变成了宽,咱房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