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660字。
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优秀的青春读物,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出身贫寒,他的人生就是在希望与绝望中不断战胜自我的成长历程,最后他成长为著名的音乐家。这本书将作为学校诗歌朗诵会奖品颁发给获奖的同学,请从下列各项中选出最适合写在扉页上的诗句( )
A.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B.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C.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要救出他们的灵魂/也要捣破他们的监狱(闻一多《红烛》)
D.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律吕 荫蔽 辐射 酣畅淋漓
B.慰籍 彷徨 铆钉 惊心动魄
C.蕴藏 契机 脉搏 霞蔚云蒸
D.崭新 烟筒 罅隙 不事雕琢
3.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红烛(zhú) 锈蚀(zhuó) 怒涌(yǒng) 拥护(yōng)
B.情景(jǐng) 情境(jìng) 力量(liàng) 量杯(liáng)
C.滚动(gǔn) 衮服(gǔn) 洪涛(tāo) 滔滔(tāo)
D.狂飙(biāo) 寰宇(huán) 灵魂(hún) 灼热(zhuó)
二、小阅读-课内
4.下列关于诗歌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呈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力”的赞美,体现了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
B.《峨日朵雪峰之侧》的作者是王昌耀,这首诗的结尾乃神来之笔,以特写镜头表现一只小小的蜘蛛,与前一节的宏阔与“嚣鸣”相对照,这里,“可怜”与“默享”两个词极具分量。
C.闻一多对诗歌创作主张“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红烛》一诗是其对古典诗词中“蜡炬”意象的继承和创新的作品,诗中“烛泪”内涵丰富既表现了思念心上人的忧伤,又表现了理想受阻的焦急。
D.《致云雀》作者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致云雀》中多处使用比喻,生动表现了自由、欢乐、拥有旺盛生命力的云雀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对光明的追求。
5.下列对诗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
B.“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从仰视的角度写出了空中的壮阔景象,写出了诗人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
C.“无数”“无限”这些词语,写出了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威力的自然形象,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和伟力。
D.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也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6.结合对加点词语意思的理解,赏析下面诗句: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早期的现代诗歌起步阶段,胡适、郭沫若等皆主张新诗应与传统文化、古体诗决裂,未免有些矫枉过正。一旦废除古体诗的格律,随之而来便是诗歌创作形式的“极端”自由,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新诗来说,旧的诗歌形式被“废除”,新的诗歌理论尚未建立,这时是诗坛最混乱的时候,许多新诗人简单地将白话当作白话诗。这也是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