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760字。
6.2《再别康桥》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小阅读-课内
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氓》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讲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展示了她从情意绵绵到悲伤无助,再到激愤决绝的心路历程,将叙事与抒情巧妙结合起来。
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但《孔雀东南飞》淡化了故事情节,抒情性强,浪漫色彩浓厚。
C.沈从文,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边城》以翠翠的爱情生活为主线,描绘了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心灵的纯净。
D.徐志摩,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再别康桥》一诗体现了新月派主张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极具新格律诗的特点。
2.对《再别康桥》中的意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表达了诗人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这里融情入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
B.第五节“寻梦”紧承上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向诗意的纵深处开掘。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C.第六节诗,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拉回到现实中,离情缕缕,别绪重重,现在哪有心思歌唱呢?诗情的高潮却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惟其如此,才能表达诗人对母校的离情。
D.《再别康桥》中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无限的伤感,虽然诗歌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
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是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C.《再别康桥》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D.《再别康桥》一诗中,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4.对《再别康桥》前两节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①“招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②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失落之感。
③“艳影”是“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的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之情。
④诗人心中“荡漾”着“波光里的艳影”,是诗人把魂萦梦牵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的姑娘的倩影,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所谓移情,通俗地说,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