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820字。

  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练习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钱。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窃贼瞄见金子一般,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得时间太长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后不久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信,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是的,偶尔她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你个傻瓜蛋子,哪怕当个逃兵也好啊,不知道家里有等你的娃儿吗?”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1)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的手法,从祖母逝世前示意我们点上蜡烛写起,既扣住了“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这一标题,又增添了文章的悲剧色彩。
  B.文章通过祖母往事的回忆,突出了祖母一生虽都处于黑暗之中,但带给我们的却是温暖和光明,从而表现出祖母笑对磨难时乐观开朗的性格。
  C.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祖母的大便时祖母像疯子一样发火、像小孩一样哭的描写,意在表现父亲和叔叔的孝心,更表现出祖母生活能力丧失后的悲惨。
  D.“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句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苦难”拟人化,形象地说明苦难一旦被战胜,就可以带给你幸福的道理。
  E.本文从祖母逝世起笔,正文运用了大量的插叙,回忆祖母一生的艰辛,结尾回扣祖母逝世。全文既有整体勾勒,又有细节刻画,做到了首尾呼应,韵味丰富。
  (2)祖母具有怎样的品德?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3)文章以“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哪些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文章以“这是祖母的哲学”作为结尾,那么“祖母的哲学”是什么?请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关山月
  徐陵【注】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备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注】徐陵,南朝陈时期的著名诗人。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既写了时间和地点,也描绘了一幅莽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