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40字。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小阅读-课内
1.下列对南唐后主李煜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既写出了良辰美景,又写出了时光的推移;继之以“何时了”写出了作者的无限感伤。
B.二、三句写主人公难以承受回首往事的痛苦;月夜里,于“小楼”“东风”之中,却又不禁想起了往日“故国”里的帝王生活。
C.“雕栏玉砌”指代南唐故国宫苑;“朱颜改”是说宫苑中的妃嫔已年老色衰,不能再来帮助主人公排遣心中的苦楚。
D.“问君”的“君”,指的是作者李煜自己;“一江春水”极写“愁”之深重,于凄恻无奈中蕴含了忧愤。
二、情景默写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 , 。
(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作者在楼上听风,思考“ ”;最后一句“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绪。
(3)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中,“ , ”两句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曾提出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的著名论断,强调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彼此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人类友好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习近平关于“自然”的重要论述为当代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也符合“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
B.只要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上,就可以解决和应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诸多矛盾和挑战。
C.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东西方文明的哲学起点不同,导致东西方对待“自然”的态度也不相同。
D.强调人与自然辩证统一、互利共生,为解决当下的生态问题提供了思想武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过两则材料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赖,这与西方哲学的观点并不一致。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自然观有机结合的产物。
D.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东西方哲学家用自己的智慧提出了解决之道。
5.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
D.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6.云南滇池是我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自然生态保护区,风光秀丽。近年来,大量房地产项目与湖争地,严重破坏了滇池的生态系统。为保护滇池生态,请结合两则材料向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建议。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甄权,许州扶沟人。以母病,与弟立言究习方书,遂为高医。仕隋为秘书省正字,称疾免。鲁州刺史库狄嵚风痹不得挽弓,权使彀矢向堋立,针其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